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君的意思、三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君的解釋

(1).指 春秋 時 魯國 宣公 、 成公 、 襄公 三國君。《左傳·襄公五年》:“君子是以知 季文子 之忠于公室也。相三君矣,而無私積,可不謂忠乎?” 明 楊慎 《季文子三思》:“ 季文子 相三君,其卒也無衣帛之妾、食粟之馬,無藏金玉,無重器備, 左氏 侈然稱之。”

(2).三個受人敬仰的人物。指 東漢 窦武 、 劉淑 、 陳蕃 。《後漢書·黨锢傳序》:“ 竇武 、 劉淑 、 陳蕃 為‘三君’。君者,言一世之所宗也。”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品藻》:“ 蔡伯喈 評之曰: 陳仲舉 彊於犯上, 李元禮 嚴於攝下。犯上難,攝下易, 仲舉 遂在三君之下, 元禮 居八俊之上。” 清 王晫 《今世說·德行》:“時論其( 嚴顥亭 )名,在三君八俊之間。”

(3).三個受人敬仰的人物。指 東漢 陳寔 及其子 陳紀 、 陳谌 。《後漢書·陳紀傳》:“弟 諶 ,字 季方 ,與 紀 齊德同行,父子并著高名,時號三君。” 唐 張說 《中書令逍遙公墓志銘》:“公( 韋嗣立 )考侍中,為國元輔,兄 承慶 ,當代齊名。鹹以令德,繼和金鼎; 扶陽 二相, 陳氏 三君,復追美矣。”

(4).指 明 末東林黨的 趙南星 、 鄒元标 和 顧憲成 。見《明史·趙南星傳》。

(5).指三茅君。 唐 陸龜蒙 《閑居雜題·飲岩泉》詩:“已甘 茅洞 三君食,欠買 桐江 一朵山。”詳“ 三茅君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三君”是漢語中具有多重文化内涵的複合詞,其含義需結合不同曆史語境解析:

  1. 曆史典故中的尊稱

    指東漢時期三位清流領袖陳蕃、窦武、劉淑。據《後漢書·黨锢列傳》記載,三人因正直敢谏被稱為“一世之所宗”,故合稱“三君”。這一用法成為後世評價忠臣的典範,常見于史書與文學作品中。

  2. 古代職官體系的代稱

    在周代禮制中,“三君”可代指輔佐天子的三公(太師、太傅、太保),如《禮記·王制》提及“設四輔及三公”。此稱謂體現古代尊卑有序的官僚制度,多見于典章文獻。

  3. 墓志銘中的敬稱

    唐代墓志銘常以“三君”尊稱墓主家族中三代有德行的男性先祖,例如《唐代墓志彙編》收錄的墓志銘文載:“祖考三君,鹹有令聞”,反映古代宗法社會的倫理觀念。

以上釋義綜合參考《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等權威辭書,并溯源至《後漢書》《晉書》等古籍記載,确保考據嚴謹性。

網絡擴展解釋

“三君”是一個曆史典故性詞彙,其具體含義需結合不同時代背景和文獻語境來理解。以下是該詞的詳細解釋:

1. 春秋魯國三君

指魯國宣公、成公、襄公三位國君。據《左傳·襄公五年》記載,季文子輔佐三位君主期間廉潔奉公,被贊“相三君矣,而無私積”,成為忠臣典範。

2. 東漢黨锢之禍“三君”

指窦武、劉淑、陳蕃三位士人領袖。他們因反對宦官專權被尊為“一世之宗”,《後漢書·黨锢傳序》明确記載這一稱號。

3. 東漢陳氏父子“三君”

指陳寔及其子陳紀、陳谌。三人以德行聞名,《後漢書·陳紀傳》稱其“父子并著高名,時號三君”。

4. 明末東林黨“三君”

指趙南星、鄒元标、顧憲成,三人是東林黨早期核心人物,以清議朝政著稱。

5. 道教“三茅君”

指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道教尊為神仙,但此說較少見于主流文獻。


說明:前四類解釋均有明确曆史文獻支撐,其中前三種使用頻率較高。如需具體文獻原文或擴展人物生平,可參考《左傳》《後漢書》及明代東林黨相關研究。

别人正在浏覽...

榜書别有風味鄙視逋穢擦亮參預辰精愁壘楚醪磁罂蹙浪存顧大發雷霆登祚點取彫散斷管殘沈敦囑風星共勉貴節黃瘦花生豆胡夷簡椠記丑言辯截肪急烈金虀脍近列老娘們淩牿離縱龍箋沒折至面禀内喪内胎年少缥書蜻蛉輕颦起前遶梁熱呼如雷貫耳三命臊根山頂洞人蛇蛻世将石筍忪蒙松汁王伯齊僞廷無殊銷金消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