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都市的意思、都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都市的解釋

(1) [metropolis]∶國家的主要城市

(2) [city]∶大的城市

詳細解釋

(1).都城中的集市。《漢書·王嘉傳》:“丞相幸得備位三公,奉職負國,當伏刑都市以示萬衆。丞相豈兒女子邪,何謂咀藥而死!”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節操》:“嘗於都市遇鐵燈臺,市之,而命洗刷,卻銀也。”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七:“ 和珅 柄國時,其家奴乘高車,橫行都市無所憚。”

(2).城市。 老舍 《四世同堂》十五:“ 北平 雖然作了幾百年的‘帝王之都’,它的四郊卻并沒有受過多少好處。一出城,都市立刻變成了田野。” 艾蕪 《人生哲學的第一課》:“ 昆明 這都市,罩着淡黃的斜陽,伏在峰巒圍繞的平原裡,仿佛發着寂寞的微笑。”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都市"是漢語中描述人類聚居形态的核心詞彙,其詞義體系包含三個維度:

一、詞源學釋義 根據《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20)的權威解釋,"都"字最初指諸侯封地的核心城邑,《左傳·莊公二十八年》即有"凡邑有宗廟先君之主曰都"的記載。"市"則源自物品交易場所,《周易·系辭下》"日中為市"即指此意。二者結合形成"都市",特指具備行政中樞與商業樞紐雙重功能的城市。

二、現代語義内涵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定義為:"人口集中、工商業發達、居民以非農業人口為主的地區,通常是周圍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該定義包含三個核心要素:

  1. 人口集聚特征:常住人口密度超過1500人/平方公裡(國家統計局2024年标準)
  2. 經濟結構特征:第三産業占比超60%
  3. 功能輻射特征:具備跨區域影響力

三、社會功能延伸 國務院《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25-2030)》将現代都市定位為"創新要素集聚平台"和"區域協同發展引擎",強調其數字經濟滲透率需達45%以上。聯合國人居署《世界城市發展報告》特别指出,當代中國都市已形成"智慧治理+生态保育"的新型發展範式。

網絡擴展解釋

都市指以非農業産業和非農業人口集聚為主的大型居民區,通常具備交通、資源、地形等發展優勢,是經濟、政治、文化的核心區域。以下是具體解析:

1. 核心定義
都市由鄉村演變而來,需滿足人口規模(以二、三産業人口為主)、工商業發達等條件。其本質特征包括:非農産業主導、人口密集、基礎設施完善,如《漢書》中“都市”即指都城中的集市,後擴展為現代大城市概念。

2. 主要特征

3. 形成條件
需地理優勢(如平坦地形)、交通便利、資源豐富等基礎條件,同時依賴工業化與服務業發展推動人口聚集。西方早期文字“叽”(圓圈包圍“+”)即象征都市的道路與防禦結構。

4. 與鄉村的差異
都市以工商業為主,公共服務體系完善;鄉村則以農林牧漁為主,人口密度低。例如老舍筆下北平“出城即田野”的對比,體現了這種差異。

若需進一步了解都市規劃案例或曆史演變,可參考搜狗百科或漢典的詳細詞條。

别人正在浏覽...

弊絶風清彬蔚不恁地插夥長德孱細炊帚初平達古丁泠抵止恩地惡有惡報鳳旍奉頭風谕格詩官房好學劾治渾脫囊糊嘴甲貨缣素嚼徵捷黠饑嗛絶意郎榆列姑射蘆丁馬首瓜馬糖萌茁奈煩逆遁拟想拍掌瞥聞輕航秦柱讓職擅制聲淚生小矢盟史書守正不阿樞幄死鬥肅疏貪狠穨垣委遠惟真文章家霧鬣先得我心香華瞎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