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 枚乘 《七發》:“皓齒蛾眉,命曰伐性之斧。”後因以“眉斧”喻女色。 宋 蘇轼 《次韻錢穆父王仲至同賞田曹梅花》:“鬢霜未易掃,眉斧真自伐。” 宋 劉克莊 《梅州楊守鐵庵》詩:“身重豈容眉斧伐,時危猶要脊梁檐。”
“眉斧”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源于古代文學典故,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源與基本釋義
該詞出自漢代枚乘的賦文《七發》:“皓齒蛾眉,命曰伐性之斧。”意指美色如同斧頭般會損耗人的心性,因此“眉斧”被用來比喻女色,暗含對沉迷美色的警示。
字面與意象解析
文學引用與延伸
宋代文人如蘇轼、劉克莊曾用此詞表達對美色或欲望的反思。例如蘇轼《次韻錢穆父王仲至同賞田曹梅花》中“眉斧真自伐”,借梅花高潔對比對美色的自省。
深層文化含義
該詞反映了古代文人“紅顔禍水”的觀念,強調過度沉迷欲望的危害,常與修身養性的哲理相關聯。
“眉斧”通過生動的比喻,将美色與危險工具結合,兼具文學美感與警世意義。如需進一步探究其曆史語境,可參考《七發》原文及宋代詩詞中的用例。
眉斧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來形容形象、表情或者動作的神情,意指眉宇之間帶有威嚴和尊貴,動作或者舉止顯得儒雅而端莊。
眉斧的拆分部首是目(mù)和斤(jīn),拆分筆畫為9畫。
眉斧最初來源于古代文獻《孟子·梁惠王上》,意為像皇帝儀态那樣威嚴莊重。
眉斧的繁體字為眉斧,同樣是由目和斤兩個部首組成。
眉斧在古代漢字中的寫法與現代相似,由于字體演變等原因,形狀略有差異。
1. 他舉止儒雅,整個人散發着一股眉斧之氣。
2. 她的眉斧時刻顯露出她的身份和威嚴。
1. 舉止儒雅
2. 散發
3. 身份
4. 威嚴
1. 高貴
2. 尊貴
3. 莊重
1. 俗氣
2. 低賤
3. 粗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