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羇心”。猶旅思。 南朝 宋 謝靈運 《七裡濑》詩:“羇心積秋晨,晨積展遊眺。”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淄水》:“彌日嬉娛,尤慰羇心。” 唐 皮日休 《旅舍除夜》詩:“永夜誰能守,羈心不放眠。” 明 劉基 《望孤山作》詩:“羈心霜下草,生态水中萍。”
“羁心”是一個古典文學中常見的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核心定義
指因客居他鄉或旅途漂泊而産生的愁思,即“旅思”。原文字面中“羁”有“束縛”之意,引申為漂泊在外的心境。
現代引申義
在部分現代解釋中(如查字典),其含義擴展為“内心受牽挂或束縛,無法自在”,強調心理層面的壓抑感。
古典用法
多見于詩文,如謝靈運《七裡濑》“羇心積秋晨”描繪秋日清晨的客愁;唐代皮日休《旅舍除夜》用“羇心不放眠”表達除夕夜的孤寂。
情感特征
常與自然景物結合,如“霜下草”“水中萍”等意象,突出漂泊無依、時光流逝的怅惘。
適用于描述以下情境:
提示:該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見于文學賞析或特定語境,日常交流建議結合上下文說明。
《羁心》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意思是“内心受到束縛,無法自由自在”。它形容一個人的思想、情感或行為受到外界因素或自身的局限,無法自由表達或展現真實的自己。
拆分部首和筆畫:《羁心》的第一個字“羁”由“羊”部和“幾”部組成,拆分時讀作“績”。它的總筆畫數為11。
《羁心》的第二個字“心”是一個單獨的字,它的總筆畫數為4。
來源和繁體:《羁心》是一個現代漢語詞彙,源自古代文獻,如《詩經·小雅·鹿鳴之什·鹿鳴》:“羌内羁繳,邦内多難。” 簡體中文中的寫法為“羁心”,繁體中文中的寫法為“羈心”。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寫法有所不同。《羁心》在古時候的寫法為“羈”和“心”,其中“羈”的形狀略有變化,但意義相同。
例句:他的羁心使得他無法追求自己真正的夢想。
她内心的羁心讓她無法坦誠地表達自己的感受。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組詞:羁絆、羁系、心結。
近義詞:羁絆、羁絆心靈。
反義詞:自由、無拘無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