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武藝不高。招,着數;式,把勢,均為武術動作。亦泛指所操之術造詣甚淺。《人民日報》1957.4.17:“縱使偶一用之,耍不了三招兩式,不是使朋友受傷,便是使自己破皮的。”
“三招兩式”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sān zhāo liǎng shì,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和來源綜合理解:
武藝不高,技巧淺薄
指武術動作簡單或技藝水平有限,缺乏精深造詣。
例:《人民日報》1957年例句提到“耍不了三招兩式”,形容實戰中難以應對複雜情況。
衍生義也可泛指某人在專業領域内造詣不深,僅掌握皮毛。
方法簡便有效(少數釋義)
部分詞典引申為“用簡單的方法解決問題”,強調技巧獨特且高效。但這一用法較少見,可能受語境影響。
建議具體使用時結合語境,避免歧義。如需更多例句或出處,可參考《人民日報》原文或權威詞典。
《三招兩式》是一個常用的成語,意味着采取三種方法或招數,以及使用兩種技巧或手段來解決問題或達到目的。
拆分部首和筆畫:三(三點水)+ 招(扌手)+ 兩(一、一)+ 式(弋方)。
來源:《三招兩式》最早見于《左傳·哀公十四年》,這個成語後來被廣泛運用于各種場合。在民間,常用來形容做事或解決問題的手法簡單、有效、得心應手。
繁體:龜兔賽跑(以龜兔賽跑的拼音為例)。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代人們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差異,古時的《三招兩式》拆分部首和筆畫稍有不同,字寫得更加繁複。
例句:他在考試中運用了三招兩式,最終取得了好成績。
組詞:招式、招數、手法、方法。
近義詞:一招鮮,二招臭;一技之長,百戰百勝。
反義詞:一招鮮,一招臭;千方百計。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