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桂枝的意思、桂枝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桂枝的解釋

(1).傳說月中有桂樹,因以“桂枝”指月。 唐 盧照鄰 《明月引》:“橫桂枝於西第,繞菱花於北堂。” 唐太宗 《遼城望月》詩:“魄滿桂枝圓,輪虧鏡彩缺。”

(2).“桂林一枝”的省言。喻登科及第。 唐 孟浩然 《送洗然弟進士舉》詩:“桂枝如已擢,早逐雁南飛。” 唐 司空曙 《下第日書情寄上叔父》詩:“欲歸江海尋山去,願報何人得桂枝。” 宋 梅堯臣 《送門人歐陽秀才遊江西》詩:“無忘桂枝榮,舉酒一以送。” 元 楊弘道 《幽懷久不寫一首效韓子此日足可惜贈彥深》詩:“明年桂枝春,兄弟雙翺翔。”參見“ 桂林一枝 ”。

(3).中藥名。即肉桂。可作中藥。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木一·桂》﹝集解﹞引 陶弘景 曰:“單名桂者,即是牡桂,乃《爾雅》所謂侵木桂也。葉長尺許,花子皆與菌桂同,大小枝皮俱名牡桂,但大枝皮肉理粗。虛如木而肉少味薄,名曰木桂,亦雲大桂,不及小嫩枝皮肉多而半卷,中心皺起,其味辛美,一名肉桂,亦名桂枝,一名桂心。出 融州 、 桂州 、 交州 ,甚良。”

(4).古代婦女首飾步搖上的飾物。《後漢書·輿服志下》:“步搖以黃金為山題,貫白珠為桂枝相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桂枝,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詳細含義:

  1. 基本釋義(植物與藥材):

    • 指肉桂樹(Cinnamomum cassia)的嫩枝。這是其最核心的含義。
    • 作為中藥材,特指樟科植物肉桂的幹燥嫩枝。其性味辛、甘,溫;歸心、肺、膀胱經。具有發汗解肌,溫通經脈,助陽化氣,平沖降逆的功效。常用于治療風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經閉、關節痹痛、痰飲、水腫、心悸、奔豚等症。這是其在中醫藥領域最權威和常見的定義。其藥用價值記載于曆代本草典籍,并被《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收錄為法定中藥材。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可參考國家藥監局或中國藥典委員會官方網站相關條目,如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數據查詢中國藥典線上搜索“桂枝”)。
    • 在植物學上,也泛指肉桂樹的枝條。
  2. 藥用價值詳解(中醫角度):

    • 發汗解肌: 用于治療外感風寒表證。對于表實無汗者,常與麻黃同用(如麻黃湯);對于表虛有汗者,常與白芍同用(如桂枝湯)。來源:張仲景《傷寒論》(可參考中醫經典著作或權威解讀,如中國中醫藥出版社相關書籍全國圖書館參考咨詢聯盟查詢)。
    • 溫通經脈: 能祛散風寒,溫通經脈,止痹痛。常用于寒凝血滞引起的脘腹冷痛、痛經、經閉、風寒濕痹(尤其是肩臂肢節疼痛)。來源:中醫基礎理論及臨床應用(可參考《中藥學》教材,如高校規劃教材)。
    • 助陽化氣: 能溫助心陽、脾陽,促進氣化。用于心陽不振所緻的心悸動、脈結代(如炙甘草湯);脾陽不運所緻的水濕内停、痰飲眩暈(如苓桂術甘湯);膀胱氣化不行所緻的小便不利、水腫(如五苓散)。來源:張仲景《傷寒論》、《金匮要略》。
    • 平沖降逆: 能溫通心陽,平降沖逆之氣。用于治療下焦寒氣或水飲上沖心胸引起的“奔豚”氣。來源:張仲景《傷寒論》、《金匮要略》。
  3. 文化象征意義(文學與民俗):

    • “桂”與“貴”諧音,象征尊貴、榮譽。 古代常以“折桂”比喻科舉及第或獲得殊榮。如“蟾宮折桂”。因此,“桂枝”也常被賦予功名、仕途順利、才華出衆的象征意義。來源:古代詩詞典故(如《晉書·郤诜傳》載郤诜自稱“臣舉賢良對策,為天下第一,猶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 在神話傳說中,月宮有桂樹(吳剛伐桂),故“桂枝”有時也借指月亮或與月宮相關的事物。
  4. 其他含義(較少用或特定語境):

    • 在植物學上,有時也用作其他樟科植物(如山桂)枝條的别稱,但不如指肉桂普遍和權威。
    • 在方言或特定語境中可能有其他指代,但非主流含義。

“桂枝”一詞的核心含義是中藥材肉桂的嫩枝,具有重要的藥用價值,其功效在中醫經典中有詳細記載和廣泛應用。其次,它承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常作為功名成就的象征出現在文學作品中。理解“桂枝”需首先立足于其植物學和藥物學定義,再延伸至其文化寓意。

網絡擴展解釋

桂枝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可從植物學、中藥學、文學象征等方面展開:

一、植物學與中藥屬性

  1. 植物來源
    桂枝是樟科植物肉桂(學名:Cinnamomum cassia)的幹燥嫩枝,春夏季采收後曬幹或切片入藥。其外觀呈長圓柱形,表面紅棕色,質硬而脆,斷面可見紅棕色皮部與淺黃棕色木部。

  2. 性味歸經
    性溫,味辛、甘,歸心、肺、膀胱經,具有散寒解表、溫通經脈、助陽化氣等功效。

二、功能主治與臨床應用

  1. 功效作用
    主要用于風寒感冒(如惡寒發熱)、寒濕痹痛(關節疼痛)、血寒經閉、痰飲水腫等病症。常配伍白芍、麻黃等藥物,增強解表或調和營衛之效。

  2. 用法用量
    煎湯内服常用量1.5-6克,大劑量可用至15-30克。

三、文化象征與引申含義

  1. 文學意象
    古代詩詞常以“桂枝”代指月亮(傳說月中有桂樹),如唐代盧照鄰《明月引》中的“橫桂枝於西第”。
    另比喻科舉及第,如“桂林一枝”的典故,象征登科榮耀。

  2. 古代裝飾
    曾作為婦女首飾“步搖”上的飾物,兼具裝飾與象征意義。

四、注意事項

桂枝性溫,陰虛火旺或實熱證者慎用,需遵醫囑配伍使用。
若需完整藥用信息,可參考《本草綱目》或權威中醫藥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不合差第昌狂闡緩産子臣制赤瓦不剌海蟲鰕出恭牌春露秋霜疊羅黃地價杜擋二柄鵝掌法盲翻箱倒籠風俊格不住格訓貴骨畫可荒茀黃道吉日黃纁萑蘭火竈見機行事嫁娶擊鏡拉客亮槅梁倚潦倒六根掄眉豎目甿俗幕幕朋附恰才牽冷悭澀取則如林入說山砌社翁雨攝政王式則石鐘山驷馬仰秣體味土拉八幾渥水駒無理數五禽戲項王嫌恨仙姿玉色小腸疝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