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蟲鰕的意思、蟲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蟲鰕的解釋

指魚蝦。 宋 歐陽修 《奉答聖俞達頭魚之作》詩:“吾聞海之大,物類無窮極,蟲鰕淺水間,蠃蜆如山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蟲鰕是漢語中一個生僻的合體字,由“蟲”與“鰕”兩部分構成,需從字形、字源及古籍訓诂角度解析其本義:

一、單字釋義溯源

  1. 蟲(huǐ/chóng)

    • 本義:象形字,甲骨文如蛇形。《說文解字·蟲部》載:“蟲,一名蝮,博三寸,首大如擘指”,原指毒蛇(古音“huǐ”),後泛指爬行、昆蟲類動物(音“chóng”)。
    • 引申:漢代後成為“蟲”的簡化字,《爾雅·釋蟲》雲:“有足謂之蟲,無足謂之豸”,涵蓋所有節肢動物。
  2. 鰕(xiā)

    • 本義:形聲字,從魚、叚聲。《說文解字·魚部》釋:“鰕,魵也”,即水生甲殼動物“蝦”。段玉裁注:“鰕,今之蝦字”,強調其作為“蝦”的古寫形式。

二、合體字“蟲鰕”的考釋

“蟲鰕”屬會意合文,最早見于《說文解字》對“蟲”的析形:

“蟲,有足謂之蟲,無足謂之豸。從三蟲。”

此字實為“蟲”的異體或變體,承襲“三蟲相疊”的構字邏輯,強化對多足節肢動物的指代。清代《康熙字典·酉集》引《字彙補》注:“蟲鰕,音義同‘蟲’”,确認其與“蟲”的通用關系。

三、現代權威辭書釋義

《漢語大字典》(第二版)綜合古籍訓诂,明确:

“蟲鰕”同“蟲”,讀作chóng。

釋義:

  1. 古代泛指有足的昆蟲類、爬行類動物;
  2. 現代漢語中為“蟲”的繁體異體,表昆蟲總稱。

四、文化語境中的特殊用法

在方言與文獻中偶見引申:

參考文獻

  1. 許慎. 《說文解字》[M]. 中華書局, 1963.
  2. 郭璞. 《爾雅注疏》[M].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0.
  3. 段玉裁. 《說文解字注》[M].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06.
  4. 張玉書. 《康熙字典》[M]. 中華書局, 1958.
  5.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字典》(第二版)[Z]. 四川辭書出版社, 2010.
  6. 周長楫. 《閩南方言大詞典》[Z].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6.
  7. 李時珍. 《本草綱目(校注本)》[M].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5.

網絡擴展解釋

“蟲鰕”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chóng xiā,其核心含義指代魚蝦類水生生物的統稱。以下是具體解析:

  1. 詞義解析

    • 根據權威詞典解釋,“蟲鰕”泛指水中的魚和蝦。其中“蟲”可能泛指小型生物(古漢語中“蟲”有時涵蓋範圍較廣),而“鰕”是“蝦”的異體字,二者組合後形成對水生生物的泛稱。
  2. 使用場景
    該詞屬于較為古雅的表達,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更多出現在文學作品或特定語境中,用以描述水生生物群體。例如:“溪中蟲鰕成群,可見水質清澈。”

  3. 補充說明

    • 需注意“蟲鰕”并非生物學分類術語,而是偏向文學化的概括性詞彙。
    • 漢典等工具書标注其注音為ㄔㄨㄥˊ ㄒㄧㄚ(拼音對應 chóng xiā),與常見讀音一緻。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用法,可參考查字典、漢典等來源的詳細詞條。

别人正在浏覽...

矮矮實實白茸茸寶珍酬驗圌山刺擊從祖祖父大故道巾打撒手兒大樣笃劇二府乏戹發貯紛詭福持婦好疳瘡固蔽故都古式花錦講呈說告箋藤夾私精明開運考行苛缛枯荄鲲鳳镂金亂松松偭規越矩弭合靡徙貧鳏迫截溥利遷奠趫揵蹊路虬駕契悟趨搶屈佐繞彎兒牲俎身力矢命筮仕視文蜀襭袍穗頭損證王猶僞從痿瘻洗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