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aise one’s eyebrows and stare in anger] 形容強橫、不馴順的神情
所以即使是同伴之間,往往因為一句有意的或無意的不相幹的話,動了真氣,掄眉豎目的恨恨半天而不已。——朱自清《海行雜記》
“掄眉豎目”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人因憤怒或不滿而表現出強橫、不馴順的神情,具體解釋如下:
指眉毛揚起、瞪大眼睛的強硬神态,常用來表現憤怒、不服或挑釁的情緒。例如朱自清在《海行雜記》中描述同伴間因言語沖突而“掄眉豎目的恨恨半天而不已”。
部分資料标注為“lūn méi shù mù”(如漢典、滬江詞典),也有寫作“lún méi shù mù”(如查字典),可能存在方言或曆史讀音差異,但詞義一緻。
該成語適用于文學描寫或口語中強調情緒激烈的情境,口語中更常用“橫眉豎眼”等替代說法。若需考據嚴謹出處,可參考朱自清原文或權威詞典。
《掄眉豎目》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形容人發怒或憤怒的神态,眉頭緊鎖,眼睛瞪大。
掄:手(扌) + 輪(車)
眉:目(目)+ 乃(乙)
豎:豎(豎)
目:目(目)
《掄眉豎目》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劉敬列傳》中。在古代書寫時,拼音字母還未出現,所以沒有繁體的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是經過演變的,有些字的形狀可能與現代不同。但是具體來說,關于《掄眉豎目》這個成語的古漢字寫法沒有明确的記錄。
他聽到了這個消息後,掄眉豎目,氣得臉色發白。
憤怒、暴怒、發怒、生氣等。
怒目圓睜、怒不可遏等。
泰然自若、笑逐顔開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