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careless and sloppy;undisciplined]∶舉止散漫,不自檢束
幾分潦倒模樣
(2) [dejected;displrited]∶頹喪,失意
艱難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濁酒杯。——杜甫《登高》
一技無成,半生潦倒
(3) [old and feeble]∶衰老
龍鐘潦倒
(4) [abnormal]∶反常;颠倒
言語潦倒
(1).舉止散漫,不自檢束。 三國 魏 嵇康 《與山巨源絕交書》:“足下舊知吾潦倒麤疎,不切事情。” 唐 杜甫 《戲贈阌鄉秦少府短歌》:“今日時清兩京道,相逢苦覺人情好。昨夜邀歡樂更無,多才依舊能潦倒。”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他﹞幾乎和 北平 土生的公子哥兒的神情毫無二緻……神色帶着幾分潦倒模樣。”
(2).頹喪;失意。 唐 沉傳師 《次潭州酬唐侍禦》詩:“嗟餘潦倒久不利,忍復感激論元元。”《紅樓夢》第一回:“一技無成,半生潦倒。” 冰心 《冬兒姑娘·我們太太的客廳》:“以後他也很凄切地告訴我,說他是如何的潦倒。”
(3).反常;颠倒。 唐 蘇鹗 《杜陽雜編》卷中:“ 王沐 者, 涯 之再從弟也。家於 江 南,老而且窮。以 涯 執相權,遂跨蹇驢至京師索米,僦舍經三十餘日,始得一見, 涯 於門屏,所望不過一薄尉耳。 涯 潦倒無雁序之情。”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三·記觀王氏書畫》:“ 賈秋 壑題詩,語潦倒可笑。”
(4).衰老。 唐 李華 《卧疾舟中相裡範二侍禦先行贈别序》:“ 華 也潦倒龍鐘,百疾叢體,衣無完帛,器無兼蔬。” 唐 杜甫 《夔府書懷》詩:“形容真潦倒,答效莫支持。” 宋 孫奕 《履齋示兒編·字說·集字二》:“《緗素雜記》雲:古語有二聲合為一字音……從西域二合之音,蓋切字之原也。學者不曉龍鐘潦倒之義,正如二合之音是也。龍鐘切為‘癃’字,潦倒切為‘老’字。謂人之老羸癃疾者即以龍鐘潦倒目之。”
(5).形容酒醉。 明 吾邱瑞 《運甓記·家門始末》:“潦倒金尊,暢飲娛賓主。” 清 張岱 《陶庵夢憶·姚簡叔畫》:“﹝ 姚簡叔 ﹞拉餘飲 淮 上舘,潦倒而歸。” 清 方文 《送錢而介歸攜李》詩:“牀頭破甕有老春,且復與君共潦倒。”
(6).沉迷。 清 孫枝蔚 《同杜于皇等集龍眉春草堂》詩:“幾處鶯花潦倒中,心情兄弟略相同。” 清 趙執信 《絕句十首》序:“此間諸妓往往遷自 山右 ,問其年,大都二十年中所生長者也。而餘乃荒迷潦倒其間,有似補當時之所不足。”
“潦倒”是一個漢語詞彙,讀作liáo dǎo,主要形容生活困頓、失意頹喪的狀态。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指生活貧困困頓,處境艱難,常伴有精神上的頹喪和失落。例如唐代杜甫在《登高》中寫道:“艱難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濁酒杯”,通過“潦倒”表達晚年貧病交加的悲涼心境。
詞義延伸
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個人或群體因經濟、健康、事業等受挫而陷入窘迫的情況。例如:“他失業後窮困潦倒,靠朋友接濟度日”。
近義詞
侘傺、坎坷、落魄()。
詞源考據
本義與水有關(“潦”指積水成澇),後引申為人生境遇的“不順”。
“潦倒”不僅指物質匮乏,更包含心理層面的失意,常見于文學作品中渲染悲情或現實困境的描寫。
《潦倒》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人處于困苦、貧窮、不幸的境地,沒有物質地位或權力的人。它通常表示貧困、失意、落魄等情況。
《潦倒》的拆分部首是「氵」和「倒」。其中,「氵」代表水部,「倒」表示發音和意義。
《潦倒》的總筆畫數為15畫。其中,「氵」字部筆畫數為3畫,「倒」字部筆畫數為12畫。
《潦倒》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在古代,「潦倒」的原義是形容水流受阻,沒有順暢的潺潺聲音。這個意義逐漸引申為形容生活艱難、貧窮潦倒。
在繁體字中,「潦倒」的寫法并沒有變化,仍然是「潦倒」。
在古代漢字中,「潦倒」的寫法經曆了一些變化。最早的寫法是「㳋倒」,後來演變為「㳩倒」,再到現在的「潦倒」。
1. 父親去世後,他一家陷入了潦倒的境地。
2. 經曆了失敗後,他變得潦倒落魄,一蹶不振。
1. 潦倒時期
2. 潦倒人生
3. 潦倒境地
4. 潦倒處境
5. 潦倒權貴
近義詞:貧窮、困苦、失意、落魄、敗落
反義詞:富裕、幸運、成功、興盛、繁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