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畫可的意思、畫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畫可的解釋

舊時帝王在臣屬奏章上批個“可”字。表示允準可行。《三國志·魏志·明帝紀》“是時,大治 洛陽宮 ,起 昭陽 、 太極殿 ”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帝常遊宴在内,乃選女子知書可付信者六人,以為女尚書,使典省外奏事,處當畫可。”《資治通鑒·魏明帝青龍三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畫可,畫從其所奏。”《新唐書·高宗三女傳》:“朝廷大政事非關決不下,間不朝,則宰相就第咨判,天子殆畫可而已。” 宋 沉括 《夢溪筆談·故事一》:“本朝要事對稟,常事拟進入,畫可然後施行,謂之‘熟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畫可”是中國古代行政文書制度中的專用術語,指帝王或高級官員在奏章、诏令等官方文件上籤署同意意見的行為。該詞源自唐代三省六部制運作流程,據《唐六典》記載,臣工奏章需經中書省拟定、門下省審核後,由皇帝“畫可”批準方能生效,字面意為“勾畫認可”。

這一制度在宋代《文昌雜錄》中也有印證:“凡诏敕經門下省覆奏,得旨則畫可”,表明“畫可”是公文生效的關鍵環節。其操作形式為在文書末尾用朱筆作特定符號标記,既體現皇權權威,又保障了政務流程的規範性。

從文字學角度分析,“畫”取“籤署”之義,“可”表示許可,二字組合構成動補結構,完整表達了“通過籤署表示準許”的行政動作。該術語沿用至明清時期,在《明會典》中仍可見“奏本呈進,候上畫可”的記載,成為中國古代官僚體系運作的重要符號。

網絡擴展解釋

“畫可”是一個曆史術語,主要指古代帝王在臣屬的奏章上批寫“可”字,表示批準或同意。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2.曆史背景與引用

3.與其他詞語的混淆

4.現代應用

“畫可”的核心是帝王對奏章的批準行為,而非藝術領域術語。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背景,可參考《三國志》《資治通鑒》等原始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版式保赤薄譴北歐彼此不看佛面看金面不夜不栉材職骖骖成莊箠令春風面錯崿誕罔定物第一國際洞屋逗嘴皮子鵝頭惡業風裡言風裡語搞鬼格子櫃桌華屋山邱回黃轉緑家夥點腳乘窖穴佳人才子階墄金雘汲冢書駒光過隙樓台媚氣冕笏囊括錢平遷渝請行清越器素羣小辱國殄民儒輸騷困砂糖魚兒噬臍何及手啟貪賤逃散田役同門屠岸唾駡先卿小德出入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