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出《荀子·勸學》:“昔者 瓠巴 鼓瑟而流魚出聽, 伯牙 鼓琴而六馬仰秣。” 楊倞 注:“仰首而秣,聽其聲也。”謂駕車的馬駐足仰首,谛聽琴聲。形容音樂美妙動聽。《淮南子·說山訓》:“ 瓠巴 鼓瑟,而淫魚出聽; 伯牙 鼓琴,駟馬仰秣。” 高誘 注:“仰秣,仰頭吹吐,謂馬笑也。” 清 方履籛 《拟嵇叔夜<琴賦>》:“駟馬仰秣,遊魚疊浪。”
“驷馬仰秣”是一個漢語成語,詳細解釋如下:
字面與發音
讀作sì mǎ yǎng mò,字面意為“駕車的四匹馬停下吃草,仰頭傾聽琴聲”。其中“驷馬”指四匹馬拉的車,“仰秣”指馬擡頭停止咀嚼飼料(秣)。
典故出處
出自《荀子·勸學》:“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魚出聽,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
此句描述古代琴師伯牙演奏時,連馬匹都被琴聲吸引,停止進食專注聆聽,側面烘托音樂的精妙。
引申意義
形容音樂或藝術極為動人,甚至能感染動物,現多用于贊歎樂曲、表演等具有極強的感染力。
用法與結構
擴展說明
類似典故還有“沉魚出聽”(形容音樂讓水中魚兒浮出聆聽),二者常并用,如清代方履籛《拟嵇叔夜<琴賦>》中“驷馬仰秣,遊魚疊浪”。
提示:該成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在文學或學術讨論中,日常口語中可用“餘音繞梁”“天籁之音”等替代。
《驷馬仰秣》是指一匹馬在吃草時仰頭向後看。這個詞比喻人們過分沉溺于享樂而忘記了自己的責任和工作。
《驷馬仰秣》的拆分部首為馬(馬部)和禾(禾部),筆畫為17畫。
《驷馬仰秣》出自《左傳·宣公十四年》:“驷馬既休,人面亦非其面。”後經常用來形容人們陶醉于享樂而忘記責任。
《驷馬仰秣》的繁體字為「駟馬仰穆」。
古時候《驷馬仰秣》的漢字寫法有一些差異,例如驷字可以寫作“骍”或“駟”,秣字可以寫作“饃”或“饩”。
1. 他整天沉迷于遊戲中,完全是驷馬仰秣。
2. 這些富有的人過着奢侈的生活,已經變成了驷馬仰秣的典型。
1. 驷馬:指由四匹馬組成的一整組馬。
2. 仰頭:擡頭向上看。
3. 秣草:給馬吃的牧草。
驷馬仰秣的近義詞有:沉迷享樂、忘乎所以、舍本逐末。
驷馬仰秣的反義詞有:專心工作、居安思危、勤奮努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