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過剩的意思、過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過剩的解釋

(1) [surplus]∶多餘,超過使用或需要以外

人員過剩

(2) [too plenty]∶數量或供應太充足

面包從來沒有多到過剩的時候

詳細解釋

(1).數量遠遠超過限度,剩餘太多。 魯迅 《準風月談·智識過剩》:“ 中國 不是也嚷着文法科的大學生過剩嗎?” 魏巍 《東方》第五部第八章:“按 陳三 的說法,始終沒有把他那種過剩的精力完全轉化為建設的積極性。”

(2).供給遠遠超過需要或市場購買力。 葉聖陶 《多收了三五鬥》:“地主感覺收租棘手,便開會,發通電,大意說:今年收成特豐,糧食過剩,糧價低落,農民不堪其苦,應請共籌救濟的方案。” 周而複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十一:“我深深感到卷煙工業有生産過剩的趨勢,私工業怕難以維持。”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過剩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基礎釋義

指數量或供給超過實際需要或承受限度。

示例:物資過剩、勞動力過剩。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496頁。

參考鍊接: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電子版(需訂閱訪問)

二、經濟學延伸義

在經濟學中特指“供給量持續超過有效需求”的狀态,是市場失衡的表現之一。

示例:産能過剩、資本過剩。

來源:《經濟學名詞》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2011年審定版。

參考鍊接:全國科技名詞委經濟學名詞庫


語義擴展補充

  1. 詞性特征:

    • 形容詞(如“過剩産能”)
    • 名詞(如“消除過剩”)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21年,第10卷,第108頁。

  2. 近義辨析:

    • 富餘:中性詞,指超出必要量的剩餘(例:富餘人員)
    • 過剩:含消極色彩,強調超出合理限度

      來源:《現代漢語同義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5年,第203頁。

  3. 反義關聯:

    匮乏(短缺不足)與過剩 構成經濟學核心矛盾概念。

    來源:《經濟學原理(宏觀分冊)》曼昆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譯本,第67頁。


專業場景應用

在宏觀經濟分析中,“超額供給”(Excess Supply)是“過剩”的規範術語,需滿足:

$$Q_s - Q_d > 0$$

其中 $Q_s$ 為供給量,$Q_d$ 為有效需求量。

來源:《經濟學術語體系标準化研究報告》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2020年。

網絡擴展解釋

“過剩”是一個描述數量或供給超過實際需求或合理限度的詞語,其含義可從多角度解析:

一、基本定義

  1. 數量超出限度
    指某種事物在數量上遠超過标準、慣常界限或實際需求,例如“人口過剩”“商品過剩”。
  2. 供給與需求的失衡
    當供給遠超市場需求或購買力時,稱為過剩,如“勞動力過剩”。

二、經濟領域的應用

  1. 生産過剩與消費過剩
    • 生産過剩:因技術進步、成本降低或政策幹預,生産量超過消費需求,可能導緻價格下跌(如農産品滞銷)。
    • 消費過剩:資源或服務被過度消耗,超出實際需要(如能源浪費)。
  2. 市場影響
    過剩會引發價格波動、企業利潤下降,甚至經濟危機。例如葉聖陶在《多收了三五鬥》中描述的糧食過剩導緻農民困境。

三、社會影響與例子

  1. 資源浪費
    如魯迅提到“文法科大學生過剩”,反映教育與就業市場的脫節。
  2. 個體行為
    魏巍在《東方》中描述“過剩的精力未轉化為建設性行動”,體現個人能力與需求的不匹配。

四、總結

“過剩”既可用于經濟現象(如商品、勞動力),也可描述社會或個人層面的資源冗餘。其核心是供需失衡導緻的多餘狀态,可能引發負面後果,需通過調整生産、分配或消費來緩解。

如需更深入的學術定義,可參考經濟學文獻或詞典來源(如滬江線上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白劫柏路白頭而新不媿不理睬傳歌出車從來當耍點除二朋貳體發狂變死浮言高燒弓匠觀察使詭變航郵河外歡怿麾節虎珀拾芥夾纻界說浚財狼羔子麟毫簾流傷率更霾晶煤斤眄遇秘密教泯卻陪口千萬買鄰栖流所憩止逡速人陣熱焰惹眼揉濯三惠扇夫慎修時出樹頭探研騰蹶調三惑四痛經銅駝巷王傅悟境鮮缟像贊嚣湫釁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