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夾纻的意思、夾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夾纻的解釋

亦作“ 夾紓 ”。塑像的一種方法。先塑成泥胎,再用漆把麻布貼在泥胎外面,待漆幹後,反複塗多次;最後把泥胎取空。故又稱“脫空像”。這種方法塑像不但柔和逼真,而且質地很輕,因此又稱“行像”。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永明寺》:“ 暉 遂造人中夾紵像一軀,相好端嚴,希世所有。” 唐 張鷟 《朝野佥載》卷五:“其中大像高九百尺,鼻如千斛船,小指中容數十人并坐,夾紵以漆之。”《太平廣記》卷二一三引 五代 範資 《玉堂閑話·厲歸真》:“曾遊 洪州 信果觀 ,見三官殿内功德塑像,是 玄宗 時夾紓。”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夾纻(又稱“夾纾”“挾纻”)是中國傳統漆器工藝中的一種特殊塑像技法,主要用于制作質地輕便且逼真的脫胎漆器。以下是其詳細解析:

1.定義與工藝

夾纻是一種以漆、麻布和泥胎為核心的脫胎工藝。制作時,先以泥土塑成胎體模型,再将浸漆的麻布層層裱貼于泥胎表面,待漆層完全幹燥後,反複塗刷多次,形成堅固的外殼。最後将内部的泥胎掏空,僅保留麻布與漆結合的胎體,故稱“脫空像”。

2.特點與别稱

3.曆史與應用

此工藝最早可追溯至漢代,常用于佛教造像,如寺廟中的佛像、菩薩像等。唐代鑒真和尚東渡日本時,曾攜帶夾纻佛像,促進了該技藝在東亞的傳播。

4.讀音與字形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物案例或工藝流程,可參考博物館資料或傳統漆藝研究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夾纻: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夾纻》是一個中文詞彙,意思是指用夾子夾住或夾緊麻布的纖維。這個詞通常用于描述制作衣物或其他紡織品時的工藝過程。

拆分部首和筆畫

《夾纻》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夾”和“纻”,其中“夾”是指主要部首,也被稱為偏旁,表示意義;“纻”則是指第二部首,用于标識讀音。

根據部首的不同,可以将《夾纻》拆分成兩個部分:夾(纟)和纻。其中,“夾”的部首是“纟”(漢字的織字旁),它可以表示與紡織相關的意義。而“纻”是以織字旁為部首的單獨字符,它表示纖維素質的麻布。

根據《夾纻》的拆分,我們可以看到它的筆畫數是11畫,其中“夾”的部分為4畫,“纻”的部分為7畫。

來源和繁體

《夾纻》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寫法,它是漢字演變過程中産生的一種表達方式。在繁體字中,這個詞的寫法和簡體字略有不同,它的繁體字為「夾紵」,但兩者的意思是相同的。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字體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以《夾纻》為例,古漢字寫法是以更加繁複的筆畫和結構來表達這個詞的意思。在古時候的漢字書寫中,“夾”的寫法是「⿱⿰弓⿲人⿸十十⿱幾⿵水工水⿰日月⿱矢工」,而“纻”的寫法是「⿱⿵水工水⿰日月⿱矢工」。

例句

1. 她用夾纻的技術制作了一件精美的紡織品。

2. 老師使用夾纻的方法将兩塊面料縫合在一起。

組詞

可以根據《夾纻》的意義和構成成分進行組詞,例如:

夾子、纻織品、纻工、夾口、夾力、夾新、夾質。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
夾布、夾麻、夾嵌、夾紗。

反義詞:
松散、松開、放松、洗滌。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