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揮旗和符節。 晉 葛洪 《抱樸子·知止》:“丹旗雲蔚,麾節翕赫。” 唐 李華 《韓國公張仁願廟碑銘》:“瞻我麾節,以為進退。”
(2).借指将帥、節度使。 唐 元稹 《故中書令贈太尉沂國公墓志銘》:“天子未命,敢有言吾麾節者死。” 宋 周密 《癸辛雜識别集下·馬光祖》:“吏事強敏,風力甚著,前後麾節,皆有可觀。”
“麾節”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層面詳細解析:
本義
指指揮軍隊的旗幟(麾)和符節(節),是古代将帥統兵的信物。如《抱樸子》提到“丹旗雲蔚,麾節翕赫”(),《韓國公張仁願廟碑銘》也有“瞻我麾節,以為進退”的記載()。
借代意義
引申為代指将帥、節度使等軍事統帥。例如唐代元稹的墓志銘中記載“敢有言吾麾節者死”(),宋代周密也以“前後麾節”形容官員的軍事領導力()。
“麾節”從具體軍事工具發展為權力象征,既體現古代軍事制度,也反映語言的文化演變。需注意其在不同語境中的虛實含義差異。
麾節(huī jié)一詞在漢語中具有多個義項。下面将從部首和筆畫分解、詞源、繁體、古時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詞語等方面進行介紹。
麾字作為上一級分類的部首是麥,其本身共包含11個筆畫。
麾節這一詞的來源上可分為兩部分:
1. 麾:麾字本義是指用來指揮軍隊的旗幟,後來引申為指揮、指示的意思。
2. 節:節字本義是指編織帶子,後來引申為紀念、典禮的意思。
麾字在古時候的寫法是略有差異的,其中包括将軍麾、帥麾等變體字,但這些寫法目前已經不再通用。
以下是一些使用麾節一詞的例句:
1. 他身負麾節,指揮着整個戰局。
2. 她舉起了麾節,讓人們向英雄們緻以敬意。
3. 這次慶典彰顯了國家的威嚴與麾節。
組詞:麾下、麾舞、麾臣、麾揚。
近義詞:命令、指揮、牽引。
反義詞:迷失、迷途、迷茫。
總結:麾節這個詞彙具有豐富的内涵,除了原本指揮軍隊的旗幟外,還引申為指揮、指示和紀念、典禮的意思。在古時候,麾字的寫法有所變化,但已不再通用。在現代漢語中,麾節常用于形容人物的威嚴和指揮能力,還可以用于表示紀念和慶典等場景。同時,麾節還能與一些相關的詞語進行組合、替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