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麾節的意思、麾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麾節的解釋

(1).指揮旗和符節。 晉 葛洪 《抱樸子·知止》:“丹旗雲蔚,麾節翕赫。” 唐 李華 《韓國公張仁願廟碑銘》:“瞻我麾節,以為進退。”

(2).借指将帥、節度使。 唐 元稹 《故中書令贈太尉沂國公墓志銘》:“天子未命,敢有言吾麾節者死。” 宋 周密 《癸辛雜識别集下·馬光祖》:“吏事強敏,風力甚著,前後麾節,皆有可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麾節,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厚重感的複合詞,其詞義可從“麾”與“節”兩個單字的釋義及古代文獻用例中探析。

詞義解析

“麾”本指古代軍隊中指揮用的旗幟,《漢語大詞典》釋為“古代用以指揮軍隊的旗幟”,如《左傳·隱公十一年》載“颍考叔取鄭伯之旗蝥弧以先登,瑕叔盈又以蝥弧登,周麾而呼曰:‘君登矣!’”。後引申為“指揮”“號令”,如《史記·李将軍列傳》中“廣行取胡兒弓,射殺追騎,以故得脫”後“至莫府,廣謂其麾下曰……”。

“節”在古漢語中多指符節,即朝廷授予官員行使職權的憑證,《辭海》解釋為“古代使臣所持以作憑證之物”,如《周禮·地官·掌節》雲“掌守邦節而辨其用,以輔王命”。

“麾節”合稱,指代統帥軍隊的符節與號令權,象征軍事指揮權或地方軍政大權。如《宋史·李綱傳》載“綱傳檄州縣,麾節所至,民迎拒之”,此處“麾節”即指代其行使職權的權威。

文化内涵

該詞常見于史書與古代政論,多用于描述将領、官員的職權行使場景。其語義關聯古代軍事制度與官僚體系,反映了中國古代“以符節為信、以旌旗為令”的權力運作方式。例如《資治通鑒》中“節度使掌總軍旅,颛誅殺,賜雙旌雙節”的記載,可佐證“麾節”與職官制度的關聯。

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麾節”已罕用,但在曆史文獻研究、古典文學解讀中仍具考據價值。其詞義可延伸比喻“核心領導權”,如學者研究晚唐藩鎮時,常以“擅留麾節”描述将領對地方控制權的争奪。

網絡擴展解釋

“麾節”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層面詳細解析:

一、基本含義

  1. 本義
    指指揮軍隊的旗幟(麾)和符節(節),是古代将帥統兵的信物。如《抱樸子》提到“丹旗雲蔚,麾節翕赫”(),《韓國公張仁願廟碑銘》也有“瞻我麾節,以為進退”的記載()。

  2. 借代意義
    引申為代指将帥、節度使等軍事統帥。例如唐代元稹的墓志銘中記載“敢有言吾麾節者死”(),宋代周密也以“前後麾節”形容官員的軍事領導力()。

二、比喻與擴展

  1. 象征權威與掌控
    在成語中,“麾節”被賦予掌控大局、統禦紀律的抽象意義。如查字典解釋其為“掌握軍隊或團體紀律的能力”()。

三、相關詞語

四、總結

“麾節”從具體軍事工具發展為權力象征,既體現古代軍事制度,也反映語言的文化演變。需注意其在不同語境中的虛實含義差異。

别人正在浏覽...

安卓卑虒碧靛子别囿步伍財赆吃大戶赤萍崇崛楮條聰明一世,糊塗一時蹉路底稿發家非驢非馬逢人說項風證溉汲崗樓耕鋤挂秦金規撫紅小鬼紅心草昏昏浩浩昏曙壺中天地積疊謹強蠲吉口慧扣弦離貳麗華鸾彜棉花絨名煙拈搭淺嚐辄止七科谪旗旒青骨清君側穹林勸率搉惟撋拭三鄰三妙音少待神聖黍稷貪縱讬辭讬賴無適無莫誣僞消凝小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