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efinition] 定義的舊稱
定義。對一種事物的本質特征或一個概念的内涵外延,給予确切、簡要的說明。 清 馬建忠 《馬氏文通·正名》:“凡立言,先正所用之名以定命義之所在者曰界説。”自注:“界之雲者,所以限其義之所止,使無越畔也。” 嚴複 《譯<天演論>自序》:“其為天演界説曰:‘翕以合質,辟以出力,始簡易而終雜糅。’” ********* 《本刊與民衆》:“什麼是民衆?這雖沒有一定的界說,我以為搜括民膏摧殘國勢的軍閥與貪官污吏不在内。”
“界說”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釋:
基本定義
界說(jiè shuō)指對事物或概念的定義或範圍的明确說明,旨在幫助人們更清晰地理解其内涵與外延。它由“界”(範圍、邊界)和“說”(陳述、說明)構成,強調通過界定來闡明本質特征。
曆史與演變
該詞是“定義”的舊稱,常見于傳統文獻中。例如清代馬建忠在《馬氏文通》中提到“界說”用于正名定義,嚴複在翻譯《天演論》時也使用此詞。
語言學中的應用
在訓诂學中,“界說”又稱“義界”,即以定義方式解說詞義。例如《說文解字》用“正圓之器”定義“規”,通過屬類區分(如“蛟,龍之屬也”)明确詞義界限。
近義詞與關聯概念
近義詞包括“定義”“釋義”,但“界說”更強調通過劃定邊界來規範概念,如《漢典》所述“限其義之所止,使無越畔”。
現代使用場景
當代語境中,“界說”多用于學術或正式文本,例如哲學、邏輯學中對概念的嚴謹界定,或文學研究中對術語的闡釋。
總結來看,“界說”是一個兼具曆史深度和學術性的詞彙,核心功能是通過明确邊界來精準表達概念。如需進一步了解其例句或古籍引用,可參考《說文解字》《馬氏文通》等文獻。
界說(jiè shuō)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可以指代對某個概念、範圍或定義進行明确和詳細的解釋或闡述。
界定義的左邊部首是“田”,右邊部首是“示”,整個詞的筆畫數為10畫。
界說這個詞的來源比較晚,最早見于明代徐渭的《神奇術數》一書中。繁體字“界說”保留了原始的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界說的寫法為“界設”,其中“設”是指明、定義的意思。
1. 通過界說,我們可以清晰地了解這個問題的意義和範圍。
2. 這篇文章提供了對這個概念的全面界說。
界限、界碑、定義、分界線等
解釋、闡述、說明、闡明等
模糊、含糊、不明确、不界定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