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勾點的意思、勾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勾點的解釋

用筆畫出勾或點,以示要删除或修改。《魏書·司馬昌明傳》:“ 溫 自歸寝疾,諷求備物九錫。 謝安 已令吏部郎 袁彥伯 撰策文;文成, 安 輒勾點,令更治改。”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勾點”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總結如下:

基本含義

“勾點”指用筆畫出勾(✓)或點(·)的标記,主要用于表示對文字内容的删除或修改。這一行為常見于文稿批注、校對等場景。

曆史出處

最早見于《魏書·司馬昌明傳》的記載:東晉權臣桓溫病重時,謝安命袁宏撰寫加封九錫的文書,成文後謝安親自“勾點”修改,最終改動内容以拖延時間。

用法與延伸

  1. 實際場景:在古代文獻修訂、書法批注中作為标記符號,如“勾點梅花”可比喻對細節的精雕細琢。
  2. 現代延伸:可引申為對事物的關鍵部分進行标注或調整,例如“勾點人生遺憾”表達對過往的選擇性反思。

其他說明

如需進一步查閱古籍原文或現代用例,可參考《魏書》相關章節或文學作品中比喻性表達。

網絡擴展解釋二

勾點

勾點是漢字中的一個字符,其意思是在字形中加上一點。勾點的拆分部首為“勾”,筆畫數為3。勾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是一種常見的字形修飾方式。

在繁體字中,勾點的寫法與簡體字基本相同,沒有太大區别。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勾點通常添加在字形的一部分,起到修飾、加強或區分的作用。例如,在“手”字中加上勾點,變成“扌”,強調了與手相關的意義;在“點”字中加上勾點,變成“又”,強調了一個點的形狀。

以下是一些關于勾點的例句:

  1. 她學習漢字時,發現有些字加上勾點會更加美觀。
  2. 這個字原本沒有勾點,但在繁體字中加上了一個勾點。
  3. 他喜歡寫繁體字,因為繁體字中勾點的運用更加豐富。

在組詞方面,與勾點有關的詞語有很多。一些例子包括“勾畫”、“勾勒”、“勾心鬥角”等。

近義詞方面,可以考慮“圈點”、“點綴”等詞語。

反義詞方面,可以考慮“去點”、“清除”等詞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