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鴻鹄高飛。借指遠行;遠遊。《文選·曹植<七啟>》:“翔爾鴻翥,濈然鳧沒。” 李善 注引《爾雅》:“翥,舉也。” 唐 元稹 《送崔侍禦之嶺南二十韻》:“逸翮憐鴻翥,離心覺刃劖。” 宋 朱敦儒 《念奴嬌·約友中秋遊長橋魏倅邦式不預》詞:“我遇清時無箇事,好約鶯遷鴻翥。”
“鴻翥”是一個具有文學色彩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鴻鹄高飛”,常被引申為遠行、遠遊的象征。以下是詳細解析:
字義拆分
文學意象
該詞多用于詩詞中,通過鴻鹄的飛翔姿态比喻人生志向高遠或離别遠行。例如:
使用場景
現代語境中較少使用,但在古典文學賞析、命名(如字號)或特定文化創作中仍可見其身影,多傳遞超脫凡俗、追求理想的意境。
注:該詞釋義主要源自古代文獻用例,現代漢語工具書收錄較少,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鴻翥》意為大雁高飛。形容雄偉壯麗的氣勢。
《鴻翥》這個詞的部首是“鳥”和“風”,總共有12個筆畫。
《鴻翥》是取自于《詩經·小雅·伐檀》中的一句詩:“鴻雁于飛,肅肅其羽。”後來引申為“鴻翥”來形容雄飛的大雁。
《鴻翥》的繁體字為「鴻矚」。
古時候,《鴻翥》的寫法可能不盡相同,但基本上還是使用了“鳥”和“風”這兩個部首。前面的字形可能有所差異。
1. 鴻翥于天,展翅高飛。
2. 大雁南飛,鴻翥萬裡。
鴻翥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成新的詞語,例如:鴻翥飛翔、鴻翥壯麗。
鴻翥的近義詞有:鴻飛、翺翔、揚帆。
鴻翥的反義詞是:鴉雀無聲。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