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上的露水,稀少易幹。比喻難以持久。 唐 杜甫 《送孔巢父謝病歸遊江東兼呈李白》詩:“惜君隻欲苦死留,富貴何如草頭露?” 宋 蘇轼 《陌上花》詩之三:“生前富貴草頭露,身後風流陌上花。” 元 薩都剌 《寒江釣雪圖》詩:“人間富貴草頭露, 桐江 何處覓羊裘?”
“草頭露”是漢語中一個兼具自然意象與哲學寓意的詞彙,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字面釋義
“草頭”指草本植物的頂端嫩芽或葉片,“露”即自然界中清晨凝結的水珠。組合後特指附着在草葉表面的露水,例如《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草本植物上的露水”,此類露水因接觸面狹窄且易蒸發,常被用作短暫事物的象征。
二、文學引申義
該詞在古典文學中多承載隱喻功能。唐代杜甫《送孔巢父謝病歸遊江東》中“富貴何如草頭露”一句,以草頭露比喻榮華富貴的虛幻性與不可持久性,凸顯道家“浮生若夢”的價值觀。宋代蘇轼《行香子·述懷》亦用“浮名浮利,虛苦勞神。歎隙中駒,石中火,夢中身”等句,與“草頭露”形成意象呼應。
三、文化哲學内涵
在傳統哲學體系中,“草頭露”被抽象為“無常觀”的具象符號。《淮南子·原道訓》提出“夫目察秋毫之末,耳不聞雷霆之聲”,暗含對細微事物的觀察與生命短暫的思考,與草頭露“短暫而脆弱”的特性形成哲理關聯。這一意象在禅宗典籍中亦被引申為“諸行無常”的修行啟示。
“草頭露”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但核心意象均圍繞“草上的露水”展開。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核心意象
以“草頭露”比喻短暫性,源于自然現象:草葉上的露水在日出後迅速消散,暗含“美好卻易逝”的哲學思考。
文學引申
在詩詞中常與“人生無常”“富貴虛妄”等主題關聯。例如:
部分資料(如)提到該詞可表示“事物初露頭角”,但此解釋未見于高權威性來源。主流觀點仍以短暫性為核心,建議優先參考經典文學作品和權威詞典釋義。
適用于表達以下情境:
奧竈包剿奔頭冰雪堂避眚伯牙琴不可抗拒谄語赤狄瘡疣垂旒存款單蹈機握杼大數掉包鬥構獨霸獨弦匏琴惡上方空縠分風劈流蜂江扶乩副笄孚惬幹冒高枕和歌橫眉立眼何伺畫棟雕梁槐安解甲投戈謹德鯨力灸客開闡胯下人苦惱子老死魅略迹論心蓮漏漫幻腦殘粉盤駁蒱且牽弓情面難卻七曜曆屈殺書塾本送窮節邃穆胎教貪便宜體器銅金降龍纖疏嘯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