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未盡;未止。《詩·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艾。”《左傳·哀公二年》:“雖克 鄭 ,猶有 知 在,憂未艾也。” 宋 王安石 《進聖節功德疏右語》:“伏願三靈協慶,萬寶皆昌,永禦無疆之寶曆,丕承未艾之閎休。” 清 恽敬 《與李愛堂》:“令子之變,言之動心,然達人用情,斷不可過;仁弟方在壯年,福祿之來未艾,勿介介也。” 章炳麟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曏日革命之議,嘩傳于人間,至今未艾。”
(2).未滅;未死。《左傳·昭公元年》:“ 後子 見 趙孟 …… 趙孟 曰:‘ 秦君 何如?’對曰:‘無道。’ 趙孟 曰:‘亡乎?’對曰:‘何為?一世無道,國未艾也。’” 杜預 注:“艾,絶也。” 宋 葉適 《陳處士姚夫人墓志銘》:“則知 叔明 未艾,而鄉人固尚其德矣,不獨以文稱也。 叔明 既亡,而 姚夫人 固代之教矣,不獨以家能也。”
“未艾”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未盡;未止
指事物尚未結束或停止,常用于描述持續發展的狀态。例如“方興未艾”表示事物正在興起,勢頭未減。
未滅;未死
強調事物未消亡或未斷絕,多用于抽象概念(如國家、災禍)。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籍原文。
未艾(wèi'ài)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未(wèi)和艾(ài)。
未的拆分部首是日,總筆畫數為5。艾的拆分部首是艸,總筆畫數為8。
未艾一詞來源于《詩經》中的《小雅·未艾》一篇,意義是還沒有得到安慰。在古代,未艾還有指未焚燒殆盡的植物一類的意思。
在繁體字中,未艾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時候,未艾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這與古代漢字書寫形式的演變有關,具體信息較為稀少。
以下是一個使用未艾的例句:
1. 女孩的失戀未艾,仍然心情低落。
2. 大地的傷痛遠未艾,需要我們共同努力來修複。
3. 小說中的主人公望着遠方,面容上未艾的悲傷。
一些以“未艾”為核心的組詞包括:
1. 未艾心情:形容心情還未得到安慰。
2. 未艾雜念:指尚未除去的雜想、念頭。
3. 未艾之恨:指未消散的仇恨。
與“未艾”相關的近義詞有:
1. 未平複:指情緒或矛盾還未得到緩解或平息。
2. 未解脫:指仍然受困于某種困境或痛苦中。
與“未艾”相反的反義詞為:
已安慰。
已燒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