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救苦齋的意思、救苦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救苦齋的解釋

為解脫亡靈及水陸衆生苦難而舉行的齋僧法會。《南史·梁紀中·武帝下》:“是月,都下疫甚,帝於 重雲殿 為百姓設救苦齋,以身為禱。”參見“ 水陸道場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救苦齋是佛教與道教共有的宗教儀式用語,指通過特定齋戒行為救度衆生苦難的修行法門。該詞由“救苦”與“齋”兩部分構成:

  1. 詞源解析

    “救苦”源自佛教經典《妙法蓮華經》中的“救苦觀世音”概念,意為解救疾苦;“齋”在《說文解字》中訓為“戒潔”,即通過清淨身心實現與神靈的溝通。

  2. 宗教内涵

    救苦齋常見于中元節、盂蘭盆會等法事,信徒通過持戒、誦經、施食等行為積累功德,幫助亡靈超脫苦難。道教《太上洞玄靈寶救苦妙經》記載,此齋法可“拔度亡魂,解冤釋結”。

  3. 儀式特征

    包括禁食葷腥、焚香禱告、供奉神像等程式,核心思想融合了佛教因果輪回與道教濟世度人觀念。唐代《一切經音義》稱其為“消災積福之要門”。

注:因古籍文獻無公開數字鍊接,來源标注為權威典籍名稱。

網絡擴展解釋

“救苦齋”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用于宗教或曆史語境中,其核心含義可概括為:

定義

救苦齋是為解脫亡靈及水陸衆生苦難而舉行的齋僧法會,屬于佛教或道教中的一種宗教儀式。其名稱中的“救苦”指向濟度苦難,“齋”則指通過齋戒、法會等形式進行超度。

曆史背景

據《南史·梁紀中·武帝下》記載,南朝梁武帝曾在都城疫情嚴重時,于重雲殿為百姓設救苦齋,并“以身為禱”。這一記載表明,救苦齋不僅是超度亡靈的儀式,也可能用于為生者祈福消災。

相關儀式

救苦齋常與“水陸道場”(水陸法會)并提,後者是佛教中規模較大的超度法會,涵蓋水陸空三界衆生。兩者均通過供僧、誦經、齋戒等方式,祈求消災解厄。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儀式流程或曆史案例,可參考《南史》等古籍或佛教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杮附撥剔長妾叉嘴愁城床鋪傳意從善若流地芝端慎凡才淺識幡蓋方正不阿翻盆廢帝膏梁錦繡高眼刮臉皮光皮散兒瞽直好遊虎奔駕崩絞盤焦原戒裝雞彜刻不容緩壼訓澇田樂隻連蔕廉訪使臨國六家寠夫路無拾遺迷戀骸骨墨楮頻果潛移默運凄颷權宜之策山西沙棠船深恩神态石膏像詩絹時日曷喪熟客所主鐵車通決炜管五筆字型計算機漢字輸入技術無千待萬五沃戊戌維新無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