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勾点的意思、勾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勾点的解释

用笔画出勾或点,以示要删除或修改。《魏书·司马昌明传》:“ 温 自归寝疾,讽求备物九锡。 谢安 已令吏部郎 袁彦伯 撰策文;文成, 安 輒勾点,令更治改。”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勾点”在汉语中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均属于较为专业的书面用语:

一、作为动词:批改修正(尤指文字)

指在文稿或书籍上标记出需要修改、删除或特别注意的内容,类似于“批点”“圈改”。

二、作为名词:校勘符号

指古代校勘书籍时使用的一种特定标记符号,用于指示文字的错误、增补或删除。

补充说明

“勾点”一词现代日常使用频率不高,主要出现在文献整理、古籍研究、出版编辑等专业领域。其核心概念均围绕对文本进行标记以指示修改或勘误。在具体语境中需结合其动词(动作)或名词(符号)属性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勾点”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总结如下:

基本含义

“勾点”指用笔画出勾(✓)或点(·)的标记,主要用于表示对文字内容的删除或修改。这一行为常见于文稿批注、校对等场景。

历史出处

最早见于《魏书·司马昌明传》的记载:东晋权臣桓温病重时,谢安命袁宏撰写加封九锡的文书,成文后谢安亲自“勾点”修改,最终改动内容以拖延时间。

用法与延伸

  1. 实际场景:在古代文献修订、书法批注中作为标记符号,如“勾点梅花”可比喻对细节的精雕细琢。
  2. 现代延伸:可引申为对事物的关键部分进行标注或调整,例如“勾点人生遗憾”表达对过往的选择性反思。

其他说明

如需进一步查阅古籍原文或现代用例,可参考《魏书》相关章节或文学作品中比喻性表达。

别人正在浏览...

保险刀并威偶势不情不嚘阐鼃程较处身翠帏擣蒜低头搭脑窦滔妇阀门凤历工作服刮刮归国华侨悍虏黄眉皆大欢喜冀马靳啬巨苽距关军国主义俊豪壳族苦剧昆刀来者不拒牢藉量衷离距崚令望利通龙槛陋侻落地鲁巵冒占灭种明验闹蹩扭辟摽破老气宇不凡视肉谈不上淌口水谈机田畜铁心肠题欵媮嫷猥发文身无口诗令五明宫项庄之剑,志在沛公溪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