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清資的意思、清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清資的解釋

魏 晉 至 唐 時多由士族擔任的清貴官職。《北史·宋遊道傳》:“出州入省,歷忝清資,而長惡不悛,曾無忌諱。” 五代 齊己 《寄朱拾遺》詩:“滄海期仍晚,清資路漸高。” 宋 王谠 《唐語林·豪爽》:“舊制,大理寺官初上,召寺僚或在朝五品以上清資保識。” 範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二章第五節:“ 唐 制,士族稱為清流,作官稱為清資官。”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清資"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古代文獻與現代詞典進行闡釋。根據權威辭書釋義及典籍用例,其核心含義如下:

一、本義與核心釋義

指憑借清高門第或德行獲得的官職資格,特指魏晉南北朝時期門閥制度下,士族憑借家族聲望而非實際才能擔任的"清貴"官職(如秘書郎、著作佐郎等)。此類官職多屬文化性質,象征社會地位而非實權。

例證:《魏書·盧玄傳》載"二公并清資"即指盧淵、盧道虔憑借門第任高官。

二、引申義與詞性演變

  1. 形容詞性:形容官職、地位清高顯貴。

    例證:唐代白居易《江州司馬廳記》中"清資要官"指地位顯赫的要職。

  2. 名詞性:代指出身高貴的士人。

    例證:《北史·邢邵傳》稱邢邵"清資素望"即強調其門第高貴。

三、現代使用與語義弱化

現代漢語中"清資"已非常用詞,偶見于曆史研究或文學作品中,多保留"清貴身份"的古義,但社會階層内涵淡化,側重表達"清雅資質"的抽象概念。


參考資料依據: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21年 - "清資"詞條釋義。
  2. 《辭源》(第三版),商務印書館,2015年 - 綜合曆史語料分析。
  3. 《魏書·盧玄傳》,中華書局點校本 - 原始文獻用例。
  4. 白居易《江州司馬廳記》,收錄于《白居易集校注》,中華書局,2006年 - 唐代官職制度佐證。

網絡擴展解釋

“清資”是一個曆史詞彙,主要出現在魏晉至唐代的文獻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拼音:qīng zī
注音:ㄑㄧㄥ ㄗ
含義:指魏晉至唐代由士族(門閥貴族)擔任的清貴官職。這類官職通常具備以下特點:

  1. 社會地位高:職位多與文化、禮儀、教育等“清流”事務相關,如秘書監、國子監等。
  2. 士族壟斷:主要由門閥士族擔任,體現當時“士庶有别”的社會分層。
  3. 職權較輕:相較于實際政務官職(如地方刺史),更注重名望而非實權。

二、來源解析

  1. 詞義構成:

    • “清”:象征高潔、雅緻,與“濁”(指庶務或低層官職)相對。
    • “資”:指資格或職位,強調官職的選拔标準。
  2. 曆史背景:

    • 魏晉南北朝:九品中正制下,士族通過門第直接獲得清資官,形成“上品無寒門”的局面。
    • 唐代:科舉制興起後,清資官逐漸向科舉進士開放,但士族仍占優勢(如《唐語林》記載大理寺官需五品以上“清資”保薦)。

三、文獻例證

  1. 《北史·宋遊道傳》:“出州入省,歷忝清資。”(指宋遊道曆任多個清貴官職)
  2. 五代·齊己《寄朱拾遺》:“清資路漸高。”(形容友人仕途升遷至清貴職位)
  3. 範文瀾《中國通史》:唐代士族被稱為“清流”,其官職稱“清資官”。

四、相關概念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官職類型或曆史案例,可參考《中國通史》等權威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百結裘百苛百鍊白頭不終癡妄揣力此個撺箱殚形道德義務釣戶疊歲低情曲意東宮三師哆咴諷呗奮進鈎裂孤露诃逐化外互感渾全蛟龍得雲雨角膜解疑羁管靜養錦心綉腹絶貌舉選開口呼可不的虧悮連曹涼陰流遞留校砻錯祿兒霿淞内禁年頭逆天違衆鉛母牽牛花惬服起田求友熱電廠桑柔沈睡市尺獅象搏兔,皆用全力讨愧聽話聽聲﹐鑼鼓聽音唾吐威迫利誘下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