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漏氣。 綦水源 《三不吹》:“他拾起號又吹,可是號管打穿了,跑氣吹不響了,于是他就喊:‘同志們!沖呀!’”
“跑氣”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基本含義:漏氣
指氣體從容器或管道中洩漏。例如輪胎、煤氣罐等因破損導緻氣體外洩。
例句:提到“段祺瑞執政府舊址院内發生煤氣罐跑氣”,即描述煤氣洩漏的場景。
方言引申義:形容人缺心眼
在安徽方言中,“跑氣”被用來比喻人做事不靠譜、缺乏判斷力或粗心大意。
例句:如“他這人太跑氣,連基本常識都不懂”。
補充說明:
如需更多例句或方言使用場景,可參考搜索來源中的具體内容。
跑氣,是一個常用的成語,形容一個人說話累贅而且話多,容易引起人厭煩。拆分開來,跑的部首是足,表示與腳相關;氣的部首是氣,表示與氣息相關。整個詞共有8個筆畫。
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史記·呂不韋列傳》中,記載着“易相公五言終有一(婦)間室,趣(雜竄)無乏待。貞女以言君,言君忘施於夫,先人德者滑豆棱,耳目較德者唯卡脖。”的一段文字。豆棱即指脫穎而出的人才,就像豆子在盛器中脫離下來一樣,形容人說話多而啰嗦。後來,這個概念衍生出了“跑氣”一詞。
在繁體字中,跑氣的寫法是「跑氣」。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康熙字典》中記載了古代漢字的寫法,例如「跑」的古字形為「⻌」加上「包」,形似人走的樣子;「氣」的古字形為「⺁」加上「米」,表示氣息。
這個成語在實際應用中常用于描述一個人說話啰嗦累贅。例如:
他老是跑氣,讓人聽得很煩。
與“跑氣”相關的其他詞語有:啰嗦、口若懸河等。這些詞語都表示一個人說話廢話多、啰嗦。相反的詞語可以有:簡潔、扼要等,表示一個人說話簡明扼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