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交鈔的意思、交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交鈔的解釋

金 元 兩代發行的紙币。 金 海陵王 貞元 二年(公元1154年)以國内銅少,仿 宋 交子成法,命戶部尚書 蔡松年 主持印制,與銅錢并行。分大小兩類,大鈔有一貫、二貫、三貫、五貫、十貫五種;小鈔有一百文、二百文、三百文、五百文、七百文五種。諸鈔與錢并行,得聽便支錢,或納舊換新。朝廷設交鈔庫,管理印造、兌換事務。 元太宗 八年亦曾發行。 世祖 中統 元年又發行“中統交鈔”,使用較久。 順帝 至正 十年複發行“至正交鈔”。參閱《金史·食貨志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交鈔”是中國古代金、元兩朝發行的紙币名稱,其曆史背景和具體含義可綜合以下要點進行解釋:

  1. 起源與發行背景
    金朝海陵王貞元二年(1154年),因國内銅礦資源匮乏,仿照北宋“交子”的形制,由戶部尚書蔡松年主持印制交鈔,并與銅錢并行流通。這一舉措旨在解決金屬貨币短缺的問題,促進經濟流通。

  2. 分類與面額
    交鈔分為大、小兩類:

    • 大鈔:一貫、二貫、三貫、五貫、十貫;
    • 小鈔:一百文、二百文、三百文、五百文、七百文。
      這種分類適應了不同規模的交易需求。
  3. 管理制度
    金朝設立“交鈔庫”專門管理交鈔的印造、兌換和流通,允許民衆以舊鈔換新鈔或兌換銅錢,體現了早期的紙币信用體系。

  4. 元代延續與發展
    元代延續了交鈔制度,元太宗八年(1236年)曾短暫發行,世祖中統元年(1260年)推出“中統交鈔”,成為元代長期流通的貨币之一,進一步鞏固了紙币在官方經濟中的地位。

  5. 詞義解析
    “鈔”字本身指代紙币(如“鈔票”),而“交”可能取自“交易”或效仿宋代“交子”的命名邏輯。交鈔的發行标志着中國古代貨币從金屬向信用憑證的重要過渡。

交鈔是金元時期為解決銅錢不足而推行的紙币,兼具曆史創新性和經濟實用性,為後世紙币制度奠定了基礎。如需更完整信息,可查閱《金史·食貨志》及相關經濟史研究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交鈔的意思

交鈔是指兌換或支付現金的行為。當我們購買商品或服務時,通常需要交付現金作為支付方式。

拆分部首和筆畫

交鈔的拆分部首為“親鈎钅”,其拆分筆畫為10畫。

來源

交鈔一詞源自于漢字,由兩個漢字組成。交取意為交換、兌換,鈔取意為紙币、現金。

繁體

繁體字“交鈔”與簡體字“交鈔”同義,表示相同的意思。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寫法中,交鈔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具體的古代寫法需進一步考證和研究。

例句

1. 他需要在銀行交鈔兌換外币。

2. 老闆讓我去交鈔購買辦公用品。

組詞

1. 交易:進行商業或經濟上的交換行為。

2. 兌換:将一種貨币或商品換成另一種貨币或商品。

近義詞

付款、支付、兌現、兌換。

反義詞

信用卡支付、電子支付、非現金支付。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