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奉天命而讨罰。語出《書·甘誓》:“予惟恭行天之罰。”《漢書·叙傳下》:“皇矣 漢祖 ,龔行天罰,赫赫明明。” 三國 蜀 諸葛亮 《為後帝伐魏诏》:“統領步騎二十萬衆,董督元戎,龔行天罰,除患寧亂,克復舊都,在此行也。” 晉 傅玄 《宣皇帝登歌》:“匡定社稷,龔行天罰。經始大業,造創帝基。” 清 陳康祺 《燕下鄉脞錄》卷二:“手握牙璋,龔行天罰。”
龔行天罰
“龔行天罰”是漢語中的古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奉行上天的意志實施懲罰”,多用于形容帝王或正義力量代天讨伐罪人。該詞由“龔”(恭敬奉行)、“行”(施行)、“天罰”(上天的懲罰)三部分構成,強調行為的正當性與神聖性。
“龔”通“恭”,意為恭敬、奉行;“行”指執行、實施。合指以莊重态度履行使命。
指上天對惡行的懲戒,源于古代“天命觀”,認為君主或正義之師的行為代表天意。
例如《尚書·甘誓》載夏啟讨伐有扈氏時稱:“天用剿絕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罰。”
此語典出《尚書》,後世多用于形容正義戰争的合法性:
在當代漢語中,該詞多用于書面語或曆史研究,指代“秉持正義執行懲罰”,但需注意其隱含的封建天命觀。權威辭書如《漢語大詞典》釋為:“奉天命而讨罰。”
參考資料來源:
“龔行天罰”是一個古代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釋:
指奉行上天的意志進行懲罰,常用于古代帝王或将領征讨時強調合法性。其中“龔”通“恭”,意為恭敬、奉行,“天罰”即上天的懲罰。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書》《尚書》等典籍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滬江詞典)。
八風白首為功名白鼠豹胡罷宴卑秩本種逋逆參加者操扯傳芭出震禦極刺答躭勤嘀裡嘟噜對抗賽阇裡耳福俯近釜鐘公函廣捕鬼渾河星禾穎華蟲畫苑渾庾家家戶戶僭服緘題節旌潔居金獸九館仙昆侖縣圃刳羊闌幹浪潮浪海蠻溪貌冠尨民鳥舟蹑蹺泥犁蓬戶甕牖破碎阙謬生降詩具收兌恕直通靈台銅青讬載瓦壟喂餓吳會曉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