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震禦極的意思、出震禦極的詳細解釋
出震禦極的解釋
謂帝王登基即位。 唐 白居易 《為宰相<賀赦表>》:“伏惟皇帝陛下出震禦極,建元發號:大明升而六合曉,一氣熏而萬物春。”參見“ 出震 ”。
詞語分解
- 出震的解釋 八卦中的“震”卦位應東方。出震,即出于東方。 南朝 陳 徐陵 《勸進梁元帝表》:“伏惟陛下出震等於 勛 華 ,鳴謙同於 旦 奭 。握圖秉鉞,将在禦天;玉勝珠衡,先彰元後。” 唐 劉禹錫 《武
- 禦極的解釋 登極;即位。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時序》:“ 明帝 秉哲,雅好文會,升儲禦極,孳孳講藝。” 唐 皮日休 《霍山賦》:“嶽之尊,端然禦極,聳然正位。” 宋 葉適 《寶谟閣待制陳公墓志銘》
專業解析
"出震禦極"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典籍的典雅成語,主要用于形容帝王登基即位、統治天下。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一、字義解析
-
出震
- "震"指《周易》八卦中的震卦(☳),象征雷、東方、春季及萬物萌動。《周易·說卦傳》載:"帝出乎震",意為帝王承天意從東方(震位)興起,如春雷驚蟄般開創基業。
- 文化内涵:喻指帝王受天命而誕生,開創王朝。
-
禦極
- "禦"意為駕馭、統治;"極"指北極星,代指皇權中樞("北辰居其所而衆星共之")。"禦極"即登臨帝位,統禦天下。
- 典籍依據:《千字文》有"龍師火帝,鳥官人皇,始制文字,乃服衣裳,推位讓國,有虞陶唐,吊民伐罪,周發殷湯,坐朝問道,垂拱平章,愛育黎首,臣伏戎羌,遐迩一體,率賓歸王,鳴鳳在竹,白駒食場,化被草木,賴及萬方"(後文引申為帝王禦極之德)。
二、成語整體釋義
- 核心含義:指帝王登基即位,君臨天下,強調其權力源自天命,象征正統性與權威性。
- 引申意義:後也用于贊譽傑出領袖執掌大權,開創盛世。
三、典故出處與演變
-
《周易》淵源
《周易·說卦傳》:"萬物出乎震,震,東方也。" 帝王效法天道,從震位(東方)興起,順應四時更替治理國家。
-
曆史文獻用例
- 唐代駱賓王《為齊州父老請陪封禅表》:"伏惟陛下出震禦極,握紀提衡。"
- 清代袁枚《隨園詩話》:"高宗出震禦極,茂育群生。"
四、文化象征
- 天文對應:震卦配東方蒼龍七宿,帝王即位常選春季(如"孟春即位"),呼應"出震"的天人合一思想。
- 政治哲學:體現"君權神授"觀念,為帝王統治提供合法性依據。
五、現代使用場景
現多用于曆史叙述、文學贊頌或學術論述中,形容領袖即位或重大權力交接,如:
"新君出震禦極,革故鼎新,天下歸心。"
參考資料:
- 《周易·說卦傳》(中華書局點校本)
- 《千字文釋義》(清·汪嘯尹纂輯)
-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出震禦極"詞條
- 駱賓王《駱臨海集箋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出震禦極”是一個漢語成語,主要用于描述帝王登基即位的場景。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核心含義:指帝王即位,開始統治天下。
- 逐字解析:
- 出震:源自《周易》中的“帝出乎震”,象征帝王如春雷震動般開啟新統治;
- 禦極:“禦”指駕馭,“極”指皇位,合指帝王登臨至高之位。
2.使用場景
- 多用于曆史文獻或正式語境中,描述君主即位的行為,例如:“新帝出震禦極,大赦天下”。
3.常見誤解澄清
- 部分資料(如)提到該詞形容“力量達到極限”,這一說法缺乏權威依據。權威詞典(如漢典)均明确其專指帝王即位。
4.讀音與結構
- 拼音:chū zhèn yù jí;
- 結構:四字并列短語,屬文言用法,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
5.相關擴展
- 類似表達:登極、踐祚、繼位;
- 反義概念:退位、禅讓。
該詞是典型的古代政治術語,需結合曆史語境理解,避免望文生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漢典》。
别人正在浏覽...
百族扳手闆書超距充邊牀寝觸發戳腿茨宇村醹酒丹房道岔點充電視會議嫡脈頂門正眼頓説發瘋番君販買拂明高深莫測勾神古錠刀過朱還正嘿嘿蚩蚩薨殂江門市焦脣乾舌交牙鹡鸰原津墊憬然有悟進欵久久不忘決舍愧厲蘭金籬門龍駿路絕人稀鹿爪鬧蹩扭黔民竅合青紅幫認族鞣酸軟丢丢司察貪擅體量涕唾通潤吐棄王軌文簟五刃先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