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寬仁正直。《周書·楊紹傳》:“出為 鄜城郡 守, 紹 性恕直,兼有威惠,百姓安之。”
“恕直”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層面綜合解析:
寬仁正直
該詞最早見于《周書·楊紹傳》,描述人物性格時指“寬厚仁愛且公正剛直”的品質。例如:“紹性恕直,兼有威惠,百姓安之”,強調為人處世中寬容與正直的結合。
寬恕而直言不諱
現代語境中擴展為“以寬容心态坦誠表達觀點”,既要求直言不諱,又需保持對他人的體諒,旨在促進有效溝通。
若需進一步考證古籍用例或辨析古今異同,可查閱《周書》原文或語言學專業資料。
《恕直》是指以寬容和寬大的心态直面事實,坦誠面對問題。表示不回避、不掩飾,而是坦率地面對真相。
《恕直》由部首心(忄),筆畫數為10。
《恕直》一詞的源自《短文集》中的《管辂讓專》篇,篇中提到:“「恕」直行之,即無不說也。”後來逐漸被引申為一個詞彙,用來形容人以誠實、坦率、直爽的态度去處理問題。
《恕直》的繁體字為「恕直」。
古時候并沒有「恕直」這個詞,它的出現較為晚,所以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并未出現對應的寫法。
他對待問題一向恕直,從不回避。
- 恕己:指寬容自己,原諒自己過錯。
- 直言不諱:表示坦率直言,毫不掩飾。
- 誠實:形容坦率、不虛僞。
- 坦率
- 坦然
- 直言
- 隱瞞
- 掩飾
- 欺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