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貌冠的意思、貌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貌冠的解釋

冠名。《淮南子·氾論訓》:“履天子之圖籍,進 劉氏 之貌冠。” 高誘 注:“ 高祖 于 新豐 所作竹皮冠也。一曰委貌冠。”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貌冠"在漢語詞典中屬于複合型古語詞彙,需拆解分析其語義結構。《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版)将"貌"訓釋為"容貌儀态",《說文解字》中"冠"本義指"弁冕之總名",引申為"居于首位的突出事物"。二字組合可理解為:

  1. 形體表征之最:指人或事物外顯特征中的突出部分,如《禮記·玉藻》注疏"冠者首服,所以表德",強調外在儀态的典範性

  2. 象征性頭飾:古代禮儀中特指彰顯身份的特殊冠冕,《周禮·春官》記載"司服掌王之吉兇衣服,辨其名物",其中禮冠的形制對應不同身份

該詞現代多用于文學修辭,如錢鐘書《管錐編》評價人物時言"其貌冠而神悴",指外表出衆但精神萎靡的對比狀态。在語義演變中保留了古代"以形表德"的文化認知特征。

網絡擴展解釋

“貌冠”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具體使用場景理解:

一、成語含義(現代常用) 形容外表出衆但内在欠缺,即“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具體包括:

  1. 基本義:指人容貌美麗動人,但缺乏與之匹配的能力或品德。
  2. 引申義:可形容事物表面光鮮,實際質量或價值不高,如包裝精美但實用性差的商品。

二、曆史專有名詞(古代文獻) 指漢代的一種冠名,又稱“委貌冠”。據《淮南子》記載,此為漢高祖劉邦在新豐用竹皮制作的冠帽,後成為禮儀服飾的一部分。

使用建議:

若需進一步考證古代冠制細節,可參考《淮南子·氾論訓》原文及高誘注疏。

别人正在浏覽...

黯色寶子别歲并疊冰紋采榷淳厚錯绮當真假得士燔指扶床稿副高頭大馬貢珍貫統酣邊寒荷河叉河魚鴻鬯煥明諱飾格加兵簡脫驕偷激劇吉祥如意曠夫朗姆酒老天隔不了一層紙柳琴戲漫洩門垛丕佑傾折親友熱浪叡敏失權收捕死譯谇诟隨俗浮沉堂簿跳彈跳匿頭裡人吐穗晩學委異梧鼠技窮閑厠痫瘛憲司顯庸絃轸小蘇笑矣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