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銅鏽;銅綠。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黥》:“ 晉 令,奴始亡,加銅青若墨,黥兩眼。”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金石·銅青》:“銅青乃銅之液氣所結,酸而有小毒,能入肝膽。” 明 沉榜 《宛署雜記·經費上》:“銅青七錢,價五厘。”
“銅青”是一個漢語詞語,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字面意義
銅青指銅器表面氧化後形成的綠色鏽迹,即“銅鏽”或“銅綠”,化學成分為堿式碳酸銅($text{Cu}_2(text{OH})_2text{CO}_3$)。這種物質常見于長期暴露在空氣中的銅制品表面。
藥用價值
在傳統醫學中,銅青被用作藥材,具有酸、平、微毒的特性。據《本草綱目》記載,銅青可入肝膽經,用于治療風痰引起的昏厥、癱瘓等症。其制法通常是用醋浸泡銅器,促使銅鏽生成後收集曬幹。
銅青在文學和藝術領域常被用作比喻,象征文人墨客的才華與作品。例如:
如需進一步了解銅青的化學性質或具體藥方,可參考《本草綱目》或權威化學資料。
《銅青》指的是一種獨特的青色,呈現出銅器的顔色,所以又稱為“銅綠”。它是一種深沉而瑰麗的顔色,寓意着高貴、華麗、古樸。
《銅青》一詞的拆分部首是“釒”,共包含13個筆畫。
《銅青》一詞最早見于《莊子·天地》篇:“故碧帷子中之銅臭青也。”銅器在制作過程中因氧化而呈現出青綠色,被稱為“銅青”,後來逐漸延伸為一種顔色概念。
《銅青》的繁體字為「銅青」。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差異,但《銅青》在不同的曆史時期并沒有明顯的變化。
他戴着一頂銅青色的帽子,顯得十分典雅。
銅青色、銅青帽子、銅青古器、銅青青磚。
青銅色、古銅色、琥珀色。
金色、白色、黑色。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