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人的才具。 明 袁宏道 《劉元定詩序》:“世人之詩自與人二,而 元定 非也。 元定 之詩,其人之注腳也。布置鬚眉,形影皆好,是謂詩具;明窗靜吟,花開獨飲,是謂詩料。”
“詩具”是一個古典文學術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搜索結果中的權威資料綜合解釋如下:
詩具指詩人所具備的創作才華或才能,強調詩人内在的文學禀賦和表達能力。這一概念源自明代文學家袁宏道的《劉元定詩序》,原文提到:“布置鬚眉,形影皆好,是謂詩具”,意指詩人通過自身才情将意象與情感完美結合的能力。
袁宏道在文中将“詩具”與“詩料”對舉:
相關定義在滬江線上詞典、漢典等權威平台均有收錄,并統一引用袁宏道的原文作為例證。需要注意的是,部分低權威性網頁(如-7)僅重複基礎釋義,未提供更多擴展信息。
《詩具》是由「詩」和「具」兩個字組成的詞語。其中「詩」指的是以語言為媒介表達情感和思想的文學形式,而「具」則指的是工具、器具。
「詩具」的拆分部首是「言」和「貝」。根據《康熙字典》,「詩具」共有9個筆畫。
《詩具》一詞最早見于南宋魏了翁的《*********遺事》:“又以詩具間其懲客童,不足畏也。”這裡的「詩具」指的是用詩歌來表達懲罰客人童仆的意思。
《詩具》的繁體字依然是「詩具」。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詩具」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以清代《康熙字典》為例,其寫作「詩具」。
1. 他手握着一支精美的詩具,一邊欣賞,一邊書寫。
2. 這間書房陳列着各種古代文人使用的詩具。
1. 書詩具:用于書寫和創作詩歌的工具。
2. 畫詩具:用于繪畫和寫詩的相關器具。
1. 詩律:指的是詩歌的格律和規範。
2. 詩師:指的是擅長寫詩的人。
1. 散文:指的是一種不受限制的散文形式,與詩歌形式相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