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缺漏和錯誤。《宋書·律曆志中》:“伏願以臣所上《元嘉法》下史官考其疏密。若謬有可採,庶或補正闕謬,以備萬分。” 宋 曾鞏 《<陳書>目錄序》:“其書舊無目録,列傳名氏多闕謬,因别為目錄一篇,使覽者得詳焉。”
“阙謬”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頻率較低,主要出現在古籍整理或學術研究中。其核心含義是指文字記載中的缺失與錯誤,具體可拆解為:
一、字義解析
二、合成詞義 “阙謬”作為合成詞,其含義并非兩字意義的簡單相加,而是特指文獻典籍在流傳過程中産生的文本問題,包含兩個層面:
三、典型應用場景 “阙謬”一詞主要用于:
四、權威辭書釋義
“阙謬:缺漏和錯誤。” (釋義簡潔,點明核心是“缺漏”與“錯誤”的并存)來源:羅竹風 主編. 《漢語大詞典》.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1993.
“阙謬:阙失和謬誤。指文字上的脫漏和錯誤。” (釋義更詳細,明确指出是“文字上的”問題,并再次強調“脫漏”和“錯誤”)來源: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 《古代漢語詞典》. 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
“阙謬:缺漏和錯誤。” (釋義與《漢語大詞典》基本一緻,印證了該詞的核心含義)來源:廣東、廣西、湖南、河南辭源修訂組,商務印書館編輯部 編. 《辭源(修訂本)》. 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1983.
五、現代意義與價值 在現代漢語中,“阙謬”一詞雖不常用,但其概念在古籍整理、出版校對、曆史研究、檔案管理等領域依然至關重要。識别和糾正文獻中的“阙謬”,是保證文本真實性、準确性和學術研究可靠性的基礎工作。
“阙謬”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quē miù,其核心含義指缺漏和錯誤。以下是詳細解釋:
《宋書·律曆志》:
“若謬有可採,庶或補正闕謬,以備萬分。”
(意為:若建議有可取之處,或許能修正疏漏錯誤,完善内容。)
曾鞏《<陳書>目錄序》:
“列傳名氏多闕謬,因别為目錄一篇。”
(指出原書列傳部分存在姓名缺漏和錯誤,故重新編目。)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宋書》等古籍原文。
安詳謷将幫冬闆羽球爆發性背世篦頭鋪裁整澄凝春寒料峭純摯大殿掉趣抵隙奪目防拓分張格議關付貫魚之次鼓輪寒硯好丹非素喉蛾皇州環侍花眼箋幅匠人佳壻伽倻琴捄正狂稺隸法留言簿籠鞵樓頭眉飛色悅命金懦脆謙雅乞兒清新俊逸慶演漆椀軟癱色标深層蜃綍沈尹默時乖運乖失利霜訊四伯簨軸縮氣挖苦望鄰鄉尊狎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