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吳會的意思、吳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吳會的解釋

(1). 秦 漢 會稽 郡治在 吳縣 ,郡縣連稱為 吳會 。 清 趙翼 《陔馀叢考·吳會》:“ 西漢 時 會稽 郡治本在 吳縣 ,時俗以郡縣連稱,故雲 吳會 。”

(2). 東漢 分 會稽郡 為 吳 會稽 二郡,并稱 吳 會 。後亦泛稱此兩郡故地為 吳會 。《後漢書·蔡邕傳》:“ 邕 慮卒不免,乃亡命江海,遠跡 吳 會 。”《三國志·吳志·孫贲傳》:“時 策 已平 吳 會 二郡。” 宋 蘇轼 《喜劉景文至》詩:“平生所樂在 吳 會 ,老死欲葬 杭 與 蘇 。”《金史·完顔綱傳》:“僭稱位號,偷生 吳 會 。”

唐 以後,俗亦稱 平江府 (今 江蘇 蘇州 )為 吳會 。 元 陸友仁 《吳中舊事》:“府署之南名 吳會坊 。” 清 納蘭性德 《渌水亭雜識》卷一:“世多稱 平江 為 吳會 ,意謂 吳 為東南一都會也。自 唐 以來如此,今郡中有 吳會亭 ,府治前有 吳會坊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吳會”的詞義,綜合曆史文獻和地理演變,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解釋:

一、基本含義

“吳會”是古代對會稽郡(今浙江紹興)的别稱。東漢時期,會稽郡被分為三吳,即吳會、吳郡、吳興,其中“吳會”特指紹興一帶。這一名稱在唐代詩文中常見,如王勃《滕王閣序》中“目吳會于雲間”,高適《秦中送李九赴越》中“吳會獨行客”等均指紹興。

二、讀音辨析

“會”在此處讀作kuài(音同“快”),而非現代常用的“huì”。這一讀音源自古代地名專用讀法,如“會計”“會稽”中的“會”均讀kuài。

三、曆史地理演變

  1. 秦漢時期:會稽郡治所在吳縣(今江蘇蘇州),郡縣連稱“吳會”。
  2. 東漢至三國:分會稽郡為吳郡、會稽二郡,合稱“吳會”,泛指今江蘇南部、浙江北部地區。
  3. 唐宋以後:逐漸演變為對紹興或蘇州的别稱。例如,唐代文獻中的“吳會”多指紹興,而元代以後蘇州平江府(今江蘇蘇州)也被稱為吳會。

四、其他指代

上海闵行區馬橋鎮曾有一處名為“吳會”的古鎮,因靠近黃浦江彙流處得名,後因倭寇入侵衰落,與浙江紹興的“吳會”無直接關聯。

五、文學與曆史引用

“吳會”一詞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指向,其核心含義為紹興的古稱,讀音為wú kuài,在不同曆史時期也泛指江浙地區或蘇州。需注意與上海馬橋“吳會”的區别。

網絡擴展解釋二

吳會的意思

《吳會》的意思是指在吳地(今江蘇省一帶)舉行的會議或集會。這個詞通常用來指代曆史上的會議、集會或者類似的聚會活動。

拆分部首和筆畫

《吳會》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口”和“合”。它的總筆畫數為10畫。

來源

《吳會》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吳地的曆史。吳地是中國曆史上一個重要的地區,以其富饒的土地和繁榮的經濟而著稱。因此,在吳地舉行的會議或集會往往被稱為吳會。

繁體

《吳會》的繁體字是「吳會」。在繁體字中,“吳”和“會”的字形稍有不同,但意思和用法是相同的。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有所不同。如果要按照古時候的寫法來書寫《吳會》,應該使用類似于篆書或隸書的字體。具體的字形和筆劃稍有不同,但是字義相同。

例句

1. 昔日的吳會,聚集了各地的賢士和學者。

2. 這次吳會的目的是讨論如何發展農業産業。

組詞

1. 蘇吳(指江蘇和吳地的合稱)

2. 吳侯(指吳國的官員或領導者)

3. 吳語(指江蘇地區所使用的方言)

近義詞

1. 會議

2. 集會

3. 會談

反義詞

1. 分散

2. 解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