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親的意思、躬親的詳細解釋
躬親的解釋
[attend to personally] 親自動手做
事必躬親
詳細解釋
親自;親身從事。語本《詩·小雅·節南山》:“弗躬弗親,庶民弗信。”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為人者天》:“躬親職此于上,而萬民聽生善于下矣。” 晉 葛洪 《抱樸子·用刑》:“逮於 軒轅 ,聖德尤高,而躬親征伐,至於百戰。” ********* 《孫文學說》第七章:“君不必事事躬親。”
詞語分解
- 躬的解釋 躬 ō 身體。 自身,親自:反躬自問。躬行實踐。事必躬親。 彎曲身體:鞠躬。躬身下拜。 筆畫數:; 部首:身; 筆順編號:
- 親的解釋 親 (親) ī 有血統或夫妻關系的:親屬。親人。親緣。雙親(父母)。親眷。 婚姻:親事。 因婚姻聯成的關系:親戚。親故。親鄰。親朋。 稱呼同一地方的人:鄉親。 本身,自己的:親睹。親聆。親筆。 感情好
專業解析
“躬親”的漢語詞典釋義
“躬親”是漢語中的動詞性短語,由“躬”與“親”兩個語素聯合構成。根據《漢語大詞典》的解釋,“躬”本義為身體,引申為“自身、親自”;“親”則指“親身、直接參與”。兩者結合後,“躬親”表示主體不假手他人,親自處理事務,強調親力親為的态度。
語義與用法解析
- 詞義核心:突出主體對事務的直接參與,常見于書面語或正式語境。例如《禮記·月令》中“躬耕帝籍”,即指帝王親自耕作以示重視。
- 結構類型:聯合式合成詞,詞性為動詞,常作謂語,如“事必躬親”。
- 語用場景:多用于描述領導、長輩或重要人物身體力行的行為,含褒義色彩。例如《漢書·文帝紀》載“朕親率天下農耕以供粢盛”,以“躬親”體現責任擔當。
權威參考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躬親”釋為“親自去做”,并标注其聯合構詞特征。
-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強調“躬”與“親”的互文關系,指出兩者疊加可強化“親自”含義。
近義與反義詞
- 近義詞:親為、親力、親行
- 反義詞:委任、托付、假手于人
網絡擴展解釋
“躬親”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基本釋義
- 含義:指親自去做某事,強調不假手于人、親身參與的态度。
- 構成:由“躬”(親自)和“親”(親身)兩個同義字組成,屬于同義複詞。
詳細解析
-
來源與典故
最早可追溯至《詩經·小雅·節南山》:“弗躬弗親,庶民弗信。”意為若不親自處理事務,民衆便不會信任。漢代文獻如《漢書》中也有“躬親節儉”的表述,體現其曆史淵源。
-
使用場景
- 常用于描述領導者或負責人親自處理事務,如“事必躬親”。
- 適用于強調敬業、負責的态度,例如“延醫量藥,事事躬親”(《文明小史》)。
-
語言特點
- 屬于書面語,多用于正式語境。
- 近義詞為“親力親為”,反義詞可理解為“委任他人”。
例句參考
- 現代用法:
“局長事必躬親,确保每項工作落實到位。”
- 古代用法:
“陛下躬親節儉,動合天德。”(《漢書》)
“躬親”強調身體力行的責任感,多用于褒義語境。若需進一步了解其曆史演變或具體用法,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典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半合襃揚熛鸷筆帖式布燮裁割殘本參橫鬥轉賜垂觕弊鬥龍舟鬥印芳馨飯槮發縱指示飛容分夜鐘趕赴尴尬公表廣濟王罣念慣曾滾圓寒暄赫着皇曆滑台會對加被家仇蹇修疾惡狂謀苦澀麻緊茫浪旄山名儒内緯女嬃媲德品德青尖柔種弱敵散水花沙毛錢山庭少形市偷守政水底摸月甜言跳蕭闱闼溫洛武經無壅賢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