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的意思、尴尬的詳細解釋
尴尬的解釋
(1) [awkward]∶處于兩難境地無法擺脫
處境尴尬
尴尬的局面
這一來,我倒有些尴尬了,下面的話怎麼說呢!——《百合花》
(2) [embarrassed]∶行為、态度不正常的
潘虎顯得有些尴尬:“我是自己豎竿子的。”——《潘虎》
尴尬人
神情尴尬
(3) [clandestive;sneaking]∶鬼鬼祟祟,不正派
卻才有個東京來的尴尬人,在我這裡請管營、差撥吃了半日酒。——《水浒》
詳細解釋
(1).行為、态度不正常。《說文·尢部》:“尲,尲尬,行不正也。” 段玉裁 注:“今 蘇州 俗語謂事乖剌者曰尲尬。”《水浒傳》第十回:“卻才有個 東京 來的尷尬人,在我這裡請管營、差撥吃了半日酒。” 沙汀 《老煙的故事》:“至少他是平靜下來了,沒有那種坐立不安的尴尬神情。”
(2).處境困難或事情棘手,難以應付。 元 王伯成 《哨遍·贈長春6*宮雪庵學士》套曲:“謾赢得此身良苦,家私分外,活計尷尬。”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戴監生》:“汝牂羝不辨,香臭不分,有何尲尬,其恃汝母為護符耶!”
詞語分解
- 尴的解釋 尴 (尷) ā 〔尴尬〕.處境窘困,不易處理。.神色、态度不正常。 (尷) 筆畫數:; 部首:尢; 筆順編號:
- 尬的解釋 尬 à 〔尴尬〕見“ 尴”。 筆畫數:; 部首:尢; 筆順編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尴尬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尴尬”是一個形容詞,表示人在某種情境下感到難堪、窘迫或不自在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指因言行失當、處境不利或意外事件,導緻心理上的局促不安。例如:當衆說錯話的尴尬、衣服穿反的尴尬。
2.詞源與演變
- 本義與肢體受限有關:古漢語中,“尢”指跛腳,“監”有監視、限制之意,組合後形容行動不便,後引申為心理上的“受困”感。
- 現代用法:更多用于描述社交或心理層面的窘迫。
3.常見使用場景
- 社交失誤:如認錯人、冷場、忘記名字。
- 意外事件:如跌倒、衣服破損。
- 矛盾處境:如被要求評價不熟悉的事物。
4.近義詞辨析
- “窘迫”:程度更深,常伴隨經濟或現實的困境(如“生活窘迫”)。
- “難堪”:側重主觀感受的強烈不適,可能帶有羞辱感。
5.注意事項
- 寫法易錯:常被誤寫為“監介”,正确寫法為“尴尬”。
- 方言差異:部分地區(如吳語)口語中保留古義,指“事情棘手”。
示例:
- “他發現自己叫錯了對方的名字,瞬間滿臉通紅,尴尬得說不出話。”
- 公式表達:尴尬程度可類比為心理上的“摩擦力”,即 $F{尴尬} = μ cdot N{關注度}$(μ為事件敏感系數,N為外界關注度)。$$
F_{尴尬} = μ cdot N
$$
若需更多語言學分析,建議參考《現代漢語詞典》或語料庫案例。
網絡擴展解釋二
尴尬(gān gà)一詞是指在某種情境下感到尴尬、難堪或不知所措的心理狀态。該詞的拆分部首是尢(尣)和日,尢(尣)表示人獨立站立的形态,日則代表太陽。在漢字中,尢(尣)屬于偏旁部首,含義大緻是指人的形象或姿态。
字形的構造可以看出,尴尬一詞是由兩個相同的偏旁組合而成的,表達了在情境中兩個人或兩個事物的相互關系,導緻引發尴尬的狀态。這也是尴尬一詞的來源。
尴尬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依舊是以尢(尣)和日為基礎的組合。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往往和現代不同,但尴尬一詞的字形并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
以下是一些關于尴尬的例句:
1.我在朋友聚會上穿錯了衣服,感到非常尴尬。
2.他不小心打破了别人的花瓶,感到非常尴尬。
3.當兩個人同時提出同一個問題時,場面顯得非常尴尬。
尴尬一詞的相關組詞有尴尬局面、尴尬場景、尴尬對話等。近義詞包括為難、難堪、窘迫等,而反義詞則有輕松、愉快、自在等。
以上就是關于尴尬一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的簡要介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