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tchmaker; go-between] 媒人
隻為譚宅此時蹇修聯影,也就水語聒聰。—— 清· 李綠園《岐路燈》
(1).傳說中 伏羲氏 之臣。古賢者。《楚辭·離騷》:“解佩纕以結言兮,吾令 蹇脩 以為理。” 王逸 注:“ 蹇脩 , 伏羲氏 之臣也……言己既見 宓妃 ,則解我佩帶之玉,以結言語,使古賢 蹇脩 而為媒理也。”一說“蹇脩”謂以鐘磬聲樂為媒使。 章炳麟 《菿漢閑話》:“案上古人物,略具《古今人表》,不見有 蹇脩 者。此蓋以上有 宓妃 ,故附會言之耳。今謂蹙脩為理者,謂以聲樂為使。如《司馬相如傳》所謂以琴心挑之。《釋樂》徒鼓鐘謂之修,徒鼓磬謂之蹇。則此蹇脩之義也。古人知音者多,荷蕢野人,聞擊磬而歎有心。鐘磬可以喻意明矣。”
(2).指媒妁。 晉 郭璞 《遊仙詩》之二:“ 靈妃 顧我笑,粲然啟玉齒。蹇修時不存,要之将誰使。” 明 楊珽 《龍膏記·酬詠》:“你若肯做 靈妃 , 冰夷 也不辭做蹇修之使。” 黃節 《七夕園坐夜歸同菑叟》詩:“萬鴉頓盡成寥廓,衆女方憐託蹇修。”
“蹇修”是一個具有曆史淵源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蹇修”是古代對媒人的雅稱,指促成婚姻的中間人。例如清代李綠園《岐路燈》中“蹇修聯影”即用此意()。
部分學者提出不同解讀,如章炳麟認為“蹇修”可能與古代以鐘磬聲樂為媒的習俗相關,因《釋樂》中“徒鼓鐘謂之修,徒鼓磬謂之蹇”()。此說為詞義增添了文化意蘊,但未成主流。
“蹇修”兼具神話色彩與實用功能,既指向古代賢者,又承載了傳統婚俗文化。其演變過程反映了漢語詞彙從專名到泛稱的語義擴展規律。
《蹇修》是一個漢字詞語,它是形容一個人舉步艱難、行動不便的意思。
《蹇修》是由“足”部和“攸”部組成。
拆分後的筆畫數為14畫。
《蹇修》最早源自《詩經·周南·蹇谔》:“蹇谔蹇跻,蹇跻上山。”
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躍躚」。
古代漢字中,蹇修的寫法可能會有細微差别。例如《康熙字典》将《蹇》寫為「蹇」、《說文解字》将《蹇》寫為「䠧」。
而《康熙字典》将《修》寫為「修」、《說文解字》将《修》寫為「攸」。
1. 他的腿受傷了,走路非常蹇修。
2. 由于車禍,他的左腳變得蹇修了。
蹇滞、蹇跷、蹇谔、修飾、修養
緩慢、遲緩、僵硬、不便
靈活、順利、便捷、矯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