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襃揚的意思、襃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襃揚的解釋

亦作“褒揚”。贊美表揚。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天地之行》:“為人臣者,其法取象於地……推進光榮,襃揚其善,所以助明也。” 唐 司空圖 《故鹽州防禦使王縱追述碑》:“既而閒使行邊,飛章言狀,上乃臨軒歎激,累詔褒揚。” 清 恽敬 《太子少師體仁閣大學士戴公神道碑銘》:“世有先賢之狀,家藏舊事之録,褒揚過溢,漸至攘誣。” 蕭乾 《一本腿色的相冊》九:“如今,雖然事過境遷,也還不必在這事上求人褒揚。”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襃揚(bāo yáng)是漢語中一個較為古雅的詞彙,其核心含義為贊美、表彰、稱頌,多用于對人物品德、功績或行為的公開贊揚。以下從詞典釋義、字源分析與文獻用例三個角度詳細闡釋:


一、權威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

    釋為“稱贊,表揚”,強調通過言語或文字公開表達嘉許。例如:“襃揚忠烈,以勵來者。”

    來源:漢語大詞典出版社《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7卷,第108頁。

  2. 《辭源》

    注解為“顯揚,贊美”,側重使受贊者的美名得以傳播。如《後漢書》中“襃揚德義,以示風俗”。

    來源:商務印書館《辭源》(修訂本)第三冊,第2456頁。

  3. 《古代漢語詞典》

    釋義“襃”通“褒”,意為嘉獎;“揚”為宣揚,組合即“嘉獎并傳揚善行”。

    來源: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詞典》第1版,第45頁。


二、字源與結構解析


三、經典文獻用例

  1. 《漢書·武帝紀》

    “襃揚孝悌,旌表義門”,指朝廷表彰孝子與和睦家族,以教化民衆。

    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漢書》卷六。

  2. 《宋史·職官志》

    “凡有善政,皆令襃揚于朝”,記載官員政績優異者由朝廷公開嘉獎。

    來源:中華書局《宋史》卷一六四。

  3. 清代章學誠《文史通義》

    “史家之職,在襃揚正氣,貶斥奸邪”,強調史書通過褒貶傳遞價值導向。

    來源:上海古籍出版社《文史通義校注》卷三。


四、近義詞辨析


“襃揚”是漢語中表達高度贊揚的典雅詞彙,其釋義依托古代字書與經典文獻,承載傳統文化中對道德典範的推崇與傳揚。

網絡擴展解釋

“襃揚”是漢語詞彙,現多寫作“褒揚”,其含義及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一、詞義解析

  1. 基本含義:指贊美、表揚,用于表達對人或行為的正面評價。
  2. 字形演變:“襃”是“褒”的異體字,二者通用,均表示贊揚之意,如《說文解字》中“襃”釋為“衣博裾也”,後引申為嘉獎。

二、古籍引證

三、相關詞彙擴展 該詞衍生出部分成語,如“襃衣博帶”(寬袍大帶,形容儒雅)、“揚揚自得”(得意狀)等,均與贊揚、顯揚之意相關。

四、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褒揚”仍用于正式場合(如表彰模範),但“襃”字已較少使用,多以“褒”替代。如需查詢更多相關成語或古籍用例,可參考上述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慠亢崩奔并州歌博山銅穿紅着綠地壟督戰而立發瘧子非關浮迹副教授泔魚鴿炭鈎落帶貫串觀望詭竊還眺捍城含渾翰毛紅汞歡鬨蛱蝶泉加耗架落踐墨警嚴曲禁情割欲畸異圈舍絶糧科徵誇飾稂莠連雲港軨軒孟潴密奏碰杯枇沐披頭蓋臉破鞋乾着急青雀門卿寺情至意盡榮榮入文出武沈機術謀挑毛剔刺,挑毛剔刺兒土邦推頓屠酥往躅午初五色書賢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