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曆的意思、皇曆的詳細解釋
皇曆的解釋
[almanac] 曆書,也叫“黃曆”
詳細解釋
(1).皇朝的氣運。《樂府詩集·郊廟歌辭三·北齊南郊樂歌》:“且萬且億,皇曆永垂。”
(2).曆書。舊時由欽天監編制、皇帝鑒定後頒布使用,故稱。以封面用黃紙,又稱黃曆。 老舍 《龍須溝》第三幕:“現在呀,哪天幹活兒,哪天就是黃道吉日,用不着瞧皇曆。” 王澍 等《三換春聯》:“看皇曆,今年是五龍治水,打井那算是白搭工。”
(3).喻指舊事物。 孫犁 《婚姻》:“那是去年的皇曆,現在的中心工作是反淫6*亂。”《收穫》1981年第1期:“這一次可不能同前一次相提并論啰,那是過時皇曆了。”
詞語分解
- 皇的解釋 皇 á 君主,亦指神話傳說中的神:皇帝。皇後。皇宮。皇儲(已确定的皇位繼承人)。皇權。 大:皇皇巨著。冠冕堂皇。 對先代的敬稱:皇考(對亡父的尊稱)。 古同“遑”,閑遐。 古同“惶”,恐懼。 姓。 筆畫數:; 部首:白; 筆順編號:
- 曆的解釋 曆 (歷曆) ì 經過:經曆。來曆。閱曆。曆盡甘苦。 經過了的:曆程。曆代。曆史。曆來。 遍、完全:曆覽。曆數(?)。 推算年、月、日和節氣的方法:曆法。 筆畫數:; 部首:廠; 筆順編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皇曆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皇曆”是中國傳統曆書的一種稱謂,其含義和演變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一、基本定義
皇曆最初指君主統治時期的年號紀年方式,如《樂府詩集》中“皇曆永垂”即象征王朝氣運延續。後逐漸演變為官方頒布的曆書,因封面用黃紙且需皇帝審定,故稱“皇曆”或“黃曆”。
二、曆史演變
- 起源:唐代(約805年)開始在皇宮使用,記錄皇帝言行并用于編修國史。
- 名稱變化:辛亥革命後,因帝制廢除,“皇曆”改稱“黃曆”。
- 内容擴展:從單純紀年發展為包含節氣、吉兇宜忌、農事指導等綜合曆法。
三、核心功能
- 時間記錄:标注農曆日期、節氣(如立春、冬至)。
- 農事指導:通過二十四節氣安排農業生産。
- 吉兇預測:标注“黃道吉日”,供婚嫁、動土等事項參考。
- 民俗文化載體:包含生肖、星宿、彭祖百忌等傳統元素。
四、現代意義
- 語言延伸:衍生出“老皇曆”等俗語,比喻過時的觀念或事物(如孫犁《婚姻》中的用法)。
- 文化傳承:部分地區仍保留查閱黃曆擇吉的習俗,尤其在傳統節日或重大活動中。
五、相關辨析
- 與公曆區别:以農曆為基礎,融合陰陽五行學說。
- 版本差異:不同派别名目繁多,如《羅家推算通書》《望星樓正宗通書》等。
總結來看,皇曆既是古代政治制度的産物,也是農耕社會的時間指南,至今仍作為民俗文化符號存在。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年份的皇曆内容,可參考《羅家推算通書》等專業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皇曆(huáng lì)一詞的意思是指皇帝的曆法,也可以用來指代整個朝代的曆法制度。拆分部首和筆畫來看,皇曆一詞的部首為“⾺”(馬),它是一個複雜的字形,由“⿲刀⿰⺈冄犭”組成,總共有32畫。皇曆一詞的筆畫是11畫。
皇曆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在古代,皇帝作為國家最高統治者,統治全國,并決定國家的政策、國家的經濟、軍事等方面,皇帝對于整個國家的統治和運轉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皇帝需要制定特定的曆法,以便統治者及民衆掌握時間、編制日程計劃和農事安排。皇曆則是皇帝制定和使用的曆法。
皇曆在繁體字中寫作皇曆,其字形較為複雜,由“⿰穴庚”組成。庚字是指天幹的第七位,有“金”元素的意思,與皇帝作為高高在上的統治者的身份相關。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例如,在秦朝的時候,漢字的寫法很簡單,筆劃較少。隨着時間的推移,漢字的筆畫增多,并且字形逐漸規範。而現代的漢字則是在清代時逐漸定型的,至今基本保持不變。
以下是一個例句,展示了“皇曆”一詞的用法:在古代中國,皇帝親自制定和使用皇曆來管理國家。
組詞示例:皇帝、曆法、統治、日程、農事等。
近義詞:禦曆、王曆
反義詞:民間曆、民國曆
總結起來,皇曆一詞指的是皇帝的曆法,是古代中國皇帝制定和使用的曆法。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