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分夜鐘的意思、分夜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分夜鐘的解釋

寺院夜半所鳴之鐘。 宋 彭乘 《續墨客揮犀,分夜鐘》:“予後至 姑蘇 ,宿一院,夜半偶聞鐘聲,因問寺僧,皆曰:‘固有分夜鐘,何足怪乎?’尋問他寺皆然,始知半夜鐘惟 姑蘇 有之,詩信不繆也。” 明 郎瑛 《七修續稿·辯證·半夜鐘》:“分夜鐘,蓋半夜打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分夜鐘是古代寺院在夜半時分鳴響的鐘聲,常見于文獻記載及詩詞中。以下是詳細解析:

1.詞義解釋

分夜鐘指寺院在半夜(即子時前後)鳴響的鐘聲,主要用于劃分夜晚時段或作為修行作息的時間标志。該詞由“分夜”(将夜晚分為兩部分)和“鐘”組成,強調鐘聲的時段特性。

2.曆史淵源

3.文化關聯

分夜鐘不僅是宗教儀軌的體現,也融入文學創作,成為表達孤寂、時間流逝的意象。例如張繼的詩句,通過鐘聲烘托羁旅愁思,而宋代文人的筆記則進一步記錄了這一習俗的地域性特點。

4.别稱與延伸

分夜鐘亦稱“半夜鐘”,多見于江南地區寺院。此外,佛教中類似的時間劃分方式還有“晨鐘暮鼓”,但分夜鐘特指子夜時分的鐘聲。

如需了解更完整的文獻原文或曆史細節,可參考《續墨客揮犀》《七修續稿》等古籍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二

《分夜鐘》的意思

《分夜鐘》是一個成語,意為通過敲鐘聲來分辨時間。它形容夜深人靜時,因聽到敲鐘聲而分辨出時間。這個成語源自佛教寺廟中常用的一種敲鐘儀式。

拆分部首和筆畫

《分夜鐘》由“分”、“夜”和“鐘”三個字組成。

“分”的部首是刀,總筆畫數為4。

“夜”的部首是夕,總筆畫數為8。

“鐘”的部首是钅,總筆畫數為10。

來源和繁體

《分夜鐘》最早出現在唐代白居易的詩歌中,《琵琶行》:“鐘鳴漏盡還複西,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隻舊醅,肯與鄰翁共管臭?”,其中的“鐘鳴漏盡還複西”即指敲鐘聲分辨時間的情景,後經過擴展演變成了現在的成語。

關于繁體字,根據繁簡體字系列标準,繁體字寫作「分夜鐘」。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和現在不同。根據《康熙字典》的記載,古代寫作「分夜鍾」。

例句

1. 夜深了,聽到寺廟敲鐘聲,我分夜鐘,知道已經過了午夜。

2. 在寺廟中,僧人每晚敲響分夜鐘,提醒大家安靜入眠。

組詞

分辨、夜晚、鐘聲

近義詞

分曉、明晰時間

反義詞

誤時、錯刻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