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裁割的意思、裁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裁割的解釋

(1).裁剪;剪斷。 漢 蔡邕 《青衣賦》:“精惠小心,趨事如飛。中饋裁割,莫能雙追。” 唐 曹唐 《小遊仙》詩之九六:“蛟絲玉線難裁割,須借 玉妃 金剪刀。”

(2).謂斟酌處置。

(3).猶删改。 明 何景明 《明月篇》序:“意調若髣髴四子,而才質偎弱,思緻庸陋,故摛詞蕪紊,無復統飭,姑録之以俟審音者裁割焉。”

(4).割裂拼湊。 宋 韓淲 《澗泉日記》卷下:“ 李邴 漢 老號 雲龕居士 ,作《王履道内制集序》,其言本朝承 五季 之後, 楊 劉 之學盛於一時,其裁割纂組之工極矣。 石介 憤然,以為破碎聖人之道,著論排之勘。”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三》:“ 宋 《晁氏讀書志》,凡百七家三卷,餘所得本卷五,而所引僅六十餘家,蓋又亡其半矣。其書多裁割前人言語。”《四庫全書總目·别集二五·王世貞弇州山人四部稿》:“自 世貞 之集出,學者遂剽竊 世貞 ,故 艾南英 《天傭子集》有曰:後生小子不必讀書,不必作文,但架上有《前後四部稿》,每遇應酬,頃刻裁割,便可成篇。”

(5).猶制裁。《三國志·魏志·曹洪傳》“乃得免官削爵土”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臣仰視天日,愧負靈神,俯惟愆闕,慚愧怖悸,不能雉經以自裁割,謹塗顔闕門,拜章陳情。”

(6).牽制;抑制。《南齊書·蔡約傳》:“時諸王行事多相裁割, 約 在任,主佐之間穆如也。”《魏書·劉子業傳》:“﹝ 子業 ﹞以奄人 華願兒 為散騎常侍,遊止必同。越騎校尉 戴法興 屢有裁割, 願兒 深以為隙。”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裁割"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包含兩層核心含義:

一、指具體的手工裁剪行為。《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解釋為"将布料、紙張等材料按需求切割成形",如《禮記·玉藻》"朝玄端,夕深衣,深衣三袪,縫齊倍要,衽當旁,袂可以回肘,長中繼揜尺,袷二寸,袪尺二寸,緣廣寸半",其中涉及古代服飾裁割工藝。該詞在《漢語大詞典》中引申為"對事物的分割處理",如《後漢書·輿服志》記載"黃帝始作冠冕,垂衣裳,視翬翟草木之華,乃染五色為文章,以表貴賤",體現了早期社會對自然材料的裁割運用。

二、喻指抽象的事務決斷。《辭源》釋作"裁決、處置",如《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政事無巨細,鹹決于亮"即含裁割國事之意。當代語言學家王力在《古代漢語》中特别指出,該詞在公文書信中常指官方文書的審閱批複流程。

需特别說明的是,該詞的"割"部在甲骨文中作"刂",象以刀割物之形,印證其與利器分割的原始關聯。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強調"裁者,衣之始也",揭示該詞蘊含事物創制的哲學意味。

網絡擴展解釋

“裁割”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隨語境變化較大,綜合古籍與現代詞典的解釋,可從以下方面理解:

  1. 基本含義
    指對物體的裁剪或剪斷,使其符合特定形狀或需求。例如古籍中提到的“中饋裁割”(處理家務裁剪布料)、“蛟絲玉線難裁割”(形容材料難以剪裁)。

  2. 抽象引申義

    • 斟酌處置:指對事務的審慎處理,如“時諸王行事多相裁割”中的牽制與協調。
    • 删改與拼湊:用于文學創作時表示删減或拼湊内容,如明代何景明提到的“摛詞蕪紊,無復統飭,姑録之以俟審音者裁割焉”。
  3. 社會與權力層面

    • 制裁與抑制:在政治語境中,可指權力制約,如《南齊書》中“屢有裁割”表示對行為的抑制。
    • 牽制關系:如《魏書》描述的君臣間因裁割引發的矛盾。
  4. 現代使用場景
    多用于文學或比喻性表達,如形容對複雜問題的處理、藝術創作的調整等。

該詞從具體的裁剪動作,逐漸擴展至抽象的事務處理、權力制約等,體現了漢語詞彙通過語境演變産生的豐富内涵。

别人正在浏覽...

阿拉巴圖賓傧筆人步弓常恒常居戳兒翠箔皠皠毳囊厝火殚悶朵兒訛簡繁征博引風嬌日暖酚酞功列聒聒兒虹膜畫檝嘩笑惠司勒簡覈燋灼屐履既乃井岡山進奏柩室急轉直下開初空間站邋級婪栗冷袖遼原靈溪率由凝澱捧檄乾萎侵預乞援如坐針氈商猋失道寡助收吏水壺蜀鹽隨口他動詞天機雲錦調濟下地閑不容瞚鄉客仙人棗嚣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