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武經的意思、武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武經的解釋

(1).兵書。 唐 白居易 《除王佖檢校戶部尚書充靈鹽節度使制》:“早練武經,累從軍職。” 唐 杜牧 《劉侍郎大夫恩知上四十韻》:“ 周 孔 傳文教, 蕭 曹 授武經。”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資政新篇》:“雨晴風霧,皆為兵具;山原林坎,亦是武經。”

(2). 宋 時武試,選定《孫子》《吳子》《六韬》《司馬法》《三略》《尉缭子》《李衛公問對》等七種兵書,供應武舉者研習,名《武經七書》,簡稱《武經》《清史稿·德宗紀二》:“庚辰,詔武科改試槍礮,停默寫《武經》。”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武經”是漢語詞彙,主要指兵書或軍事理論典籍,其含義及曆史背景可綜合如下:

  1. 基本定義
    “武經”廣義上指代軍事著作或兵書,是古代軍事思想的重要載體。狹義上特指宋代官方編纂的《武經七書》,包含七部經典兵書,成為武舉考試的核心教材。

  2. 曆史背景與組成

    • 宋代武舉制度:北宋神宗時期,朝廷選定《孫子》《吳子》《六韬》《司馬法》《三略》《尉缭子》《李衛公問對》七部兵書合編為《武經七書》,作為武科考試的必讀内容。
    • 清代變革:清代曾一度廢除默寫《武經》的考試内容,改為槍炮實操(見《清史稿》記載)。
  3. 文學與曆史引用
    唐代詩人白居易、杜牧的詩文中已出現“武經”一詞,如白居易《除王佖檢校戶部尚書制》提到“早練武經”,表明唐代已将兵書統稱為武經。太平天國洪仁玕的《資政新篇》中也以“武經”比喻軍事策略。

  4. 曆史意義
    《武經七書》的編纂标志着中國古代軍事理論的系統化,對後世軍事教育影響深遠,至今仍是研究傳統兵學的重要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武經的意思

《武經》是一個漢字詞語,具有多個含義。可以指代《武經總要》一書,是中國古代軍事理論著作之一;也可以指代武術或武器的技術經典;還可以泛指武術、武器等方面的知識、技能、經驗。

拆分部首和筆畫

《武經》的部首是“歹”,表示與死亡、戰争等相關的意思。它的總共13畫。

來源

《武經》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兵書。在古代,武術、兵器的技術經驗和戰争策略被記錄下來,形成了各種兵書,其中就包括《武經總要》。

繁體

《武經》的繁體字為「武經」。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和現在略有不同。《武經》在古時候的寫法是「武經」,使用了傳統的繁體字形。

例句

1. 《武經總要》是一本非常重要的軍事理論著作。

2. 學習《武經》可以提高武術修為。

組詞

1. 武器(wǔ qì):指用于戰鬥、攻擊或保衛的工具。

2. 武術(wǔ shù):指中國傳統的格鬥技術和身體訓練方法。

近義詞

武經的近義詞有:武藝、兵法、軍事理論等。

反義詞

武經的反義詞難以找到一個準确的對應詞,但可以認為與和平、文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相關的詞語相對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