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山林庭園。 南朝 宋武帝 《拜衡陽文王義季墓》詩:“昧旦憑行軾,濡露及山庭。” 南朝 齊 孔稚珪 《北山移文》:“ 鐘山 之英,草堂之靈;馳煙驛路,勒移山庭。” 北周 庾信 《思舊銘》:“ 嵇叔夜 之山庭,尚多楊柳。” 唐 杜甫 《暝》詩:“日下四山陰,山庭嵐氣侵。”
(2).鼻子。《文選·任昉<王文憲集序>》:“況乃淵角殊祥,山庭異表。” 李善 注:“《摘輔像》曰:‘ 子貢 山庭鬥繞口。’謂面有三庭,言山在中,鼻高有異相也。” 北周 王褒 《太保吳武公尉遲綱碑銘》:“珠角膺期,山庭表德;出忠入孝,自家刑國。” 唐 楊炯 《益州新都縣學碑》:“是故雷精日角,聞道德而摳衣;月頰山庭,奉琴書而撰杖。” 清 錢謙益 《<顔子疏解>叙》:“山庭繞鬥,端門授書,天子将以夫子為木鐸。”
“山庭”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具體釋義如下:
山林庭園
指位于山中的庭院或園林,常用于描繪幽靜、自然的環境。例如:
鼻子(古代相術用語)
在相面術中,指人的鼻子或面部特征。例如: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主要保留“山林庭園”的文學意象,而“鼻子”的釋義多見于古籍。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句或文獻背景,可參考《北山移文》《王文憲集序》等原文。
《山庭》一詞的意思是指山中的庭院,即山間的院落。它常用來形容山中風景優美、環境幽靜的場所。
《山庭》一詞的部首是山字旁(山)和廣字旁(庭),分别位于左右兩邊。它總共由11畫組成。山字旁的筆畫數為3,廣字旁的筆畫數為8。
《山庭》這個詞的來源比較複雜,它一般被認為是受到古代文人的憧憬和贊美山中生活的影響而産生的。在古代,山中的庭院常被文人墨客用來追求清靜、陶冶情操和修身養性。
《山庭》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山庭」,與簡體字保持一緻。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而《山庭》一詞的古時候寫法為「山廷」。這種寫法在曆史上的文獻和書法作品中有所記載。
1. 這座山中的庭院是我家祖上修建的,被世人稱為《山庭》。
2. 他思考人生的問題時喜歡一個人獨在《山庭》中靜靜散步。
1. 山間(shān jiān)
2. 庭院(tíng yuàn)
3. 山水畫(shān shuǐ huà)
4. 山莊(shān zhuāng)
5. 山林(shān lín)
1. 山居(shān jū)
2. 山靜(shān jìng)
3. 山谷(shān gǔ)
4. 山中(shān zhōng)
5. 山境(shān jìng)
1. 都市(dū shì)
2. 城市(chéng shì)
3. 平原(píng yuán)
4. 河畔(hé pàn)
5. 海濱(hǎi bīn)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