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發蹤指示 ”。謂放出獵狗,指示方向,令其追捕野獸。一說獵人發現野獸的蹤迹,指示獵狗追捕。比喻操縱指揮。《史記·蕭相國世家》:“夫獵,追殺獸兔者狗也,而發蹤指示獸處者人也。”《漢書·蕭何傳》作“發縱指示”。 顔師古 注:“發縱,謂解紲而放之也。指示者,以手指示之,今俗言放狗。”《舊唐書·褚遂良傳》:“昔 侯君集 、 李靖 ,所謂庸夫,猶能掃萬裡之 高昌 ,平千載之 突厥 ,皆是陛下發蹤指示,聲歸聖明。” 明 張居正 《奉谕拟遼東賞功疏》:“諸臣協贊廟略,發蹤指示,功自有歸。” ********* 《外交的途徑》:“ 日本 要使 華北 五省‘ 東北 化’,早已明目張膽地對世界宣布過,所謂‘自治運動’,始終在發縱指示,未曾忘懷,早是公開的秘密。”
"發縱指示"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成語,現多用于比喻在幕後策劃、操縱或指揮他人行動。以下從語義演變、權威釋義及典籍出處三方面進行詳細闡釋:
字面本義
"發縱"指發現蹤迹或線索,"指示"意為指引方向。原指獵人發現獵物蹤迹後指引獵犬追捕,見于《史記·蕭相國世家》:"夫獵,追殺獸兔者狗也,而發蹤指示獸處者人也。"(《史記》卷五十三)
語義重點:強調幕後策劃者的關鍵作用。
引申比喻義
現代漢語中演變為幕後操縱、指揮全局之意,含一定貶義。例如:"他雖不露面,實為發縱指示的核心人物。"(《漢語成語大詞典》)
依據主流漢語工具書,其定義如下:
《漢語大詞典》
"發縱指示:謂放出獵狗,指示方向,令其追捕。後比喻指揮調度。"
來源: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版,第8卷第102頁。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比喻在背後操縱、指揮。"
來源: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352頁。
《辭海》(第七版)
"原指獵人發現獸迹,指示獵犬追捕。後用以比喻在幕後操縱指揮。"
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2020年,語詞分冊第421頁。
核心典源為西漢司馬遷《史記》:
"夫獵,追殺獸兔者狗也,而發蹤指示獸處者人也。"
——《史記·蕭相國世家》
背景:劉邦以獵犬喻武将,以獵人喻蕭何,強調謀略者高于執行者。
注:"發蹤指示"為原寫法,"縱"通"蹤",後世漸以"發縱指示"為通用形(《古漢語通假字字典》,中華書局,2012年)。
"項目經理發縱指示,協調各部門推進計劃。"(《商務漢語常用成語手冊》,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境外勢力發縱指示,煽動暴力事件。"(《人民日報》時評語料庫)
“發縱指示”是一個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該成語多用于描述隱秘的指揮行為,含一定貶義。使用時需結合語境,注意其曆史淵源和比喻場景。如需更多例句或古文解析,可參考《史記》《漢書》相關篇章。
愛禮存羊暴脹背義忘恩本職邊委鄙于不屑冊函側翼瀍澗陳器棰敕鉏耰促掐搭兒代駕短程端容鵝鹳恩高義厚阸限俸廉告兇狗才绲殽喝掇黑說胡白忽怳劍南詩稿監寺角佩近側九月糧餉獵獸駡題駡陣内喪判花朋朋批削遣散乞墦崎傾全夥铨鏡覰定沈博絕麗恃明矢死不二守節斯巴達似動現象讨臉他心添傳投影儀拖把小爐夏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