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oral character] 品格德行
被一種個人的品德所激勵
品質道德。 老舍 《四世同堂》三六:“和平與剛毅揉到一起才是最好的品德。” 葉聖陶 《給少年兒童寫東西》:“一定要使少年兒童喜歡看,看了能懂,能得到好處,無論在品德方面,知識方面,還是娛樂方面。”
“品德”是一個綜合性的概念,指個人在道德準則、行為規範和價值觀念中表現出的穩定品質與内在修養。它反映了一個人在社會生活中對善惡、是非的判斷标準,以及通過行動展現出的精神境界。以下是具體解釋:
品德由“品”(品格)與“德”(道德)組合而成,核心包括:
不同文化對品德的側重點各異。例如:
總之,品德是個人與社會良性互動的基石,需要持續的學習與實踐。良好的品德不僅提升個人境界,也為社會進步提供内在動力。
品德,是一個涵蓋了許多方面的詞語,它包含了人的行為、品質、修養等方面的含義。一個人的品德好壞決定了他的行為準則和社會交往方式,直接影響到他在社會中的形象和地位。
“品德”的拆分部首是“口”和“彳”,“口”表示關于口齒言語的方面,象征品德是通過言行來體現的;“彳”表示行走的方面,象征品德是通過行為來體現的。該字共有10個筆畫。
“品德”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詩經》中的一篇名為《子衿》的詩文。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品德的寫法是「品德」,是繁體字。
在古代,品的寫法有些變化,它是由左右兩個部分組成的。左側的部分寫作「令」,代表引導,帶領,教導;右側的部分寫作「口」,表示言語。德的寫法則與現代相同,由「彳」和「心」組成,表示行為和心靈。
他的品德高尚,深受人們的敬佩。
品德教育、品德評價、品德修養、品德高尚、品德喪失等。
道德、修養、仁慈、秉性等。
品行不端、品質低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