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ttend to personally] 亲自动手做
事必躬亲
亲自;亲身从事。语本《诗·小雅·节南山》:“弗躬弗亲,庶民弗信。”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为人者天》:“躬亲职此于上,而万民听生善于下矣。” 晋 葛洪 《抱朴子·用刑》:“逮於 轩辕 ,圣德尤高,而躬亲征伐,至於百战。” ********* 《孙文学说》第七章:“君不必事事躬亲。”
“躬亲”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释:
来源与典故
最早可追溯至《诗经·小雅·节南山》:“弗躬弗亲,庶民弗信。”意为若不亲自处理事务,民众便不会信任。汉代文献如《汉书》中也有“躬亲节俭”的表述,体现其历史渊源。
使用场景
语言特点
“躬亲”强调身体力行的责任感,多用于褒义语境。若需进一步了解其历史演变或具体用法,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古典文献。
《躬亲》是一个成语,意为亲自参与并动手做某事,表示身体力行地去做。
《躬亲》由部首“⺘”和“亲”组成。
拆分部首:
“⺘”是“身”的部首,表示与人体有关的事物。
“亲”是“人”的部首,表示与人有关的事物。
拆分笔画:
“⺘”拆分后有2个笔画。
“亲”拆分后有4个笔画。
《躬亲》这个成语最早出自《礼记·中庸》:“百里履躬,约莫之间。”意为百里之内自己亲自到场,表示对事情的重视和敬业精神。
《躬亲》的繁体字为“躬親”。
《躬亲》的古汉字写法为“躳親”。
他作为公司的CEO,经常躬亲于一线工作。
躬行、躬耕、躬身、亲自。
身体力行、亲自动手。
委托他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