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親自視察或閱覽。 漢 班固 《東都賦》:“乃動大輅,遵皇衢,省方巡狩,躬覽萬國之有無。” 晉 杜預 《<春秋經傳集解>序》:“躬覽載籍,必廣記而備言之。”
“躬覽”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組合後,“躬覽”表示親自視察或閱覽,常用于描述高位者(如帝王、學者)的親力親為。
該詞強調親力親為的權威性,既可用于具體行動(如帝王巡視疆域),也可用于抽象行為(如學者研讀文獻)。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漢語詞彙的用法,可參考《東都賦》或《春秋經傳集解》原文。
躬覽(gōng lǎn)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躬親親自觀看或審閱。它包含着躬(gōng)和覽(lǎn)兩個字。
躬覽的拆分部首是身和見。其中,“身”是指身體,表示與身體相關的含義,“見”是指看見,表示與看相關的含義。
躬字的拼音是gōng,筆畫數為10畫;覽字的拼音是lǎn,筆畫數為11畫。
躬覽這個詞的來源很早,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文化傳統。在古代,官員或學者在閱讀或審批文書時,為了體現自己的認真态度,往往會親自閱讀,因此産生了“躬覽”的說法。
躬覽在繁體中的寫法是「躬覧」。
在古代的漢字書寫中,躬字的形狀稍有差異。古時候的躬字中,“人”字的下部是直線,代表人的站立姿勢。
覽字在古代的寫法中,“見”字和“目”字組合在一起,表示觀看的動作。
1. 他躬覽每一份文件,确保沒有遺漏任何細節。
2. 我親自躬覽了展覽會上的每一件藝術品。
組詞: 躬身(gōng shēn)、躬行(gōng xíng)、躬耕(gōng gēng)。這些詞語都帶有“親自”的含義。
近義詞: 親臨(qīn lín)、親身(qīn shēn)、親自(qīn zì)。這些詞語都表示親自去做某事。
反義詞:委托(wěi tuō)、代為(dài wéi)。這些詞語表示将任務或責任交給他人來完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