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語·泰伯》:“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裡之命。” 邢昺 疏:“可以託六尺之孤者,謂可委託以幼少之君也。若 周公 、 霍光 也;可以寄百裡之命者,謂君在亮陰,可當國攝君之政令也。”後以“託孤寄命”指受遺命托付輔助幼君;或君主居喪時,受命攝理朝政。亦泛指付托以常之重任。《三國志·魏志·徐宣傳》:“詔曰:‘ 宣 體履至實,直内方外,歷在三朝,公亮正色,有託孤寄命之節,可謂柱石臣也。’” 唐 李德裕 《臣友論》:“ 文帝 戒太子曰:‘即有緩急, 亞夫 真可任将兵。’此皆得於氣志之間而後知,可以託孤寄命矣。” 清 魏源 《默觚上·學篇六》:“ 日磾 養馬而嚴威,可以託孤寄命矣。”
"讬孤寄命"(亦作"托孤寄命")是源自古代漢語的典故性成語,其核心含義指君主臨終時将幼子與國政重任同時托付給可信賴的大臣。該詞可拆解為兩個部分進行解讀:
語義解析
文化内涵
該成語濃縮着中國古代"家國同構"的政治倫理,既包含對受托者個人品德的絕對信任(如《古代漢語詞典》強調的"忠貞不二"特質,也要求其具備治國安邦的實際能力,成為儒家思想中"内聖外王"理念的具體實踐範本。
現代轉義
在當代語境中,"托孤寄命"常被引申為對重大責任的鄭重委托,多用于形容跨代際的使命傳承或關鍵事務交接,其使用範疇已突破傳統政治領域,延伸至商業傳承、學術衣缽等現代社會場景。
“讬孤寄命”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出自《論語·泰伯》:“可以讬六尺之孤,可以寄百裡之命。”
如需進一步了解典故或例句,可參考《論語》原文或權威詞典條目。
阿可綽按壓阿平白粱粟白猿别部不明不暗鸧鴳禅家串用搥提初見殚精畢力刀傷滴管訂貨東園梓器隊仗蛤蠏鳏嫠灌洗河沿弘厚訇擊花臉華西艱危郊祭積幂曠絕诳燿憐撫兩兩三三馬安賣花魔家納布腦筋努爾哈赤啪塌披緘撲花前度劉郎期寄青龍疏晴雨表器韻熱酒如切如磋手上疏節說海口殊死谇帚德耡天極穨爾衛服笑領懈沮西陵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