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積薪的意思、積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積薪的解釋

(1).積聚木柴。《墨子·備城門》:“城下州道内,百步一積薪,毋下三千石以上,善塗之。”《國語·周語中》:“虞人入材,甸人積薪。”《東周列國志》第三十回:“夫人自聞 晉君 見獲,便攜太子服喪服,徒步出宮,至於後園崇臺之上,立草舍而居。臺下俱積薪數十層,送饔飱者履薪上下。”

(2).指積聚的木柴。《漢書·西域傳下·車師後國》:“﹝ 陳良 等﹞即将數千騎至校尉府,脅諸亭令燔積薪,分告諸壁。” 元 袁桷 《愍誓·哀謝先生》:“燃積薪以逞安兮,羣豢食而自戲。”

(3).《漢書·賈誼傳》:“夫抱火厝之積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謂之安,方今之勢,何以異此!”後以“積薪”喻隱伏危機。《後漢書·黃瓊傳》:“前 白馬 令 李雲 ,指言宦官罪穢宜誅,皆因衆人之心,以救積薪之敝。” 宋 莊季裕 《雞肋編》卷中:“於戲!邦勢若此,念積薪之已然;民力幾何,懼奔駟之将敗。” 清 譚瑩 《寄懷徐鐵生大令》詩之四:“幕府談兵大有人,東南重鎮太平民;督師郤令同孤注,所主原期似積薪。”

(4).《漢書·汲黯傳》:“ 黯 褊心,不能無少望,見上,言曰:‘陛下用羣臣如積薪耳,後來者居上。’”後以“積薪”喻選用人才後來居上。 唐 劉知幾 《史通·忤時》:“儻使士有澹雅若 嚴君平 ,清廉如 段幹木 ,與僕易地而處,亦将彈鋏告勞,積薪為恨。” 宋 蘇轼 《辭免翰林學士第二狀》:“如前所陳,實以勞舊尚多,必有積薪之誚,兄弟并進,豈無連茹之嫌。” 清 錢謙益 《吏部文選清吏司員外郎張振秀授奉直大夫制》:“大破累年之留滞,用昭新政之清夷,積薪之流,半登于啟事。”《花月痕》第十四回:“人材有積薪之嘆,捷徑多窘步之憂。”

(5).喻後來居上。 黃人 《<清文彙>序》:“夫以吾國文學之雄奇奧衍……一入今朝,則又兼收并畜,大會細入,兩京、三 唐 ,不免積薪之愧, 姬 孔 之際,於斯為盛。”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積薪”是一個多義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字面解釋
    “積”指堆積、聚集,“薪”指柴草。字面意思為堆積木柴,常見于古代文獻中描述防禦或生活準備。例如《墨子·備城門》提到“百步一積薪”,指在城下每隔百步堆放木柴作為戰備物資。

  2. 引申比喻

    • 事先準備:如《論語》中“積土成山”的類比,強調積累的重要性,後衍生出“積薪”比喻為未來做充分準備。
    • 隱伏危機:出自《漢書·賈誼傳》“抱火厝之積薪之下而寝其上”,比喻看似平靜實則暗藏危險。
    • 人才選拔:漢代汲黯曾用“積薪”諷喻用人制度,指後來者居上(如《漢書·汲黯傳》)。

二、詞性與用法

三、文學與曆史應用

在古詩詞中,“積薪”常通過比喻表達複雜情感或社會現象。例如: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出處或例句,可參考《墨子》《漢書》等典籍,或查閱權威詞典如漢典(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積薪》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積累柴草。它由兩個部首組成,第一個部首是⽉(yuè),第二個部首是⽥(tián)。總共有10畫。 《積薪》一詞來源于《詩經·秦風·積石》中的“嘯絲殚精,積薪以燎”。在古代,這句話中的“積薪”指的是積存柴木,用作燃料。後來,這個詞逐漸演變為今天我們所說的“積累”的意義。 《積薪》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積薪》的字形稍有不同。具體來說,字⾸端正,字尾稍作變化。但是,字的構造和基本的意義沒有發生變化。 以下是關于《積薪》的例句: 1. 我們要為未來的發展積蓄力量,像積累柴草一樣努力工作。 2. 即使是一點一滴的進步,也可以積累成為巨大的力量,就像積蓄柴草最終可以燃燒一樣。 其他相關詞彙: 組詞:積蓄、積累、積攢 近義詞:積聚、積存、積蓄 反義詞:耗散、消耗、耗盡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