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筆錔的意思、筆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筆錔的解釋

筆套。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諾臯記下》:“有賣油者張帽驅驢,馱桶不避,導者搏之,頭隨而落,遂遽入一大宅門,官人異之,隨入,至大槐樹下遂滅。因告其家,即掘之,深數尺,其樹根枯,下有大蝦蟆如疊,挾二筆錔……蝦蟆即驢矣,筆錔乃油桶也,菌即其人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筆錔(bǐ tà)是漢語中較為少見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代傳統書寫工具毛筆的配套器具。根據《漢語大詞典》記載,“錔”本義為金屬套,引申為覆蓋、包裹的器物,因此“筆錔”可理解為毛筆的筆帽或保護套,用于防止筆頭幹裂或受損。該詞由“筆”與“錔”組合而成,屬于偏正結構,強調器具的附屬功能。

在功能上,筆錔多由竹、木或金屬制成,古代文人常将其與筆匣、筆簾等并稱為“文房四護”。據《中國文房用具史》考證,宋代以後,筆錔逐漸發展出裝飾性紋樣,如玉雕錔、鎏金錔等,成為兼具實用與審美的文玩器物。現代語境中,該詞多用于書畫領域,指代毛筆保護配件,但實際使用頻率已低于“筆帽”“筆套”等通俗表達。

網絡擴展解釋

“筆錔”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讀音為bǐ tà,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詞義演變與文獻出處

  1. “錔”的本義
    “錔”(tà)原指用金屬包裹器物頭端的金屬套,例如漢代刑罰工具“鉗”“钛”的金屬部件即用“錔”形容(《急就篇》注)。後引申為“套、裹”的動詞含義,例如“以錔頭曰鉗,錔足曰钛”。

  2. “筆錔”的文獻記載
    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中記載了一則志怪故事,提到“筆錔”與油桶、蝦蟆等物的關聯,側面反映了當時對筆套的稱呼。

相關擴展

“筆錔”是古代對筆套的特定稱謂,結合“錔”字的金屬包裹本義,可能早期特指金屬制筆套,後泛化為各類材質的筆套總稱。其用例多見于唐代文獻,兼具實用與文學意象。

别人正在浏覽...

半空賓白補償蠶月倒廪傾囷隝人達信大虛大雜院登盤防意如城斐炳分族耕耰貫虹冠年耗廢圜道家反宅亂簡畢劍輪見疑雞酒今次近效績陽舉措失當空淺老斵廉勝陵令骊色侖菌論學貌合形離馬足龍沙蒙葺面暈鳥集牛農對泣平灑強中自有強中手乾浄地峭核青飇青霄直上齊牛三姑聲名赫奕濕熱失塗樹敵樹塞門書體蒜韲宿地鎖甲調整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