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舉的意思、道舉的詳細解釋
道舉的解釋
以道家學說課試取士。始于 唐玄宗 開元 二十九年。 唐 高彥休 《高阙史·太清宮玉石像》:“ 明皇 朝,崇尚 元元聖主 之教,故以道舉入仕者,歲歲有之。” 唐 錢起 有《送李栖桐道舉擢第還鄉省侍》詩。 清 顧炎武 《菰中隨筆》:“有道舉, 元宗 時 開元 二十九年,始置崇元學,習《老子》、《莊子》、《文子》、《列子》,亦曰道舉。”
詞語分解
- 道的解釋 道 à 路,方向,途徑:道路。鐵道。志同道合。 指法則、規律:道理。道德。道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學術或宗教的思想體系:道學。傳道。修道。 方法,辦法,技術:門道。醫道。 指“道家”(中國春秋戰國
- 舉的解釋 舉 (舉) ǔ 向上擡,向上托:舉頭。舉手。舉重。舉棋不定。 動作行為:舉止。輕而易舉。 發起,興辦:舉義。舉辦。創舉。 提出:舉要。舉例。 推選,推薦:推舉。薦舉。 全:舉國。舉世。舉家。 古代指科
網絡擴展解釋
道舉是唐代科舉制度中的一種特殊科目,以道家經典為考試内容,選拔通曉道家學說的人才。以下是詳細解釋:
1.起源與背景
- 道舉始設于唐玄宗開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是唐代帝王推崇道教思想的體現。當時設立崇玄館(後改稱崇玄學)和道學校,專門教授《老子》《莊子》《文子》《列子》等道家經典。
2.考試内容與形式
- 考試内容:以《老子》《莊子》《文子》《列子》四部道家著作為核心,考生需精通其義理。
- 考試形式:仿照科舉中的“明經科”,采用帖經(填空)、問義(釋義)等方式考核。
3.及第待遇
- 通過道舉考試者稱為“道學舉士”,可入仕為官,與進士、明經等科并行。例如唐代詩人錢起曾作《送李栖桐道舉擢第還鄉省侍》,反映道舉士人入仕現象。
4.曆史評價
- 道舉是唐代“三教并重”政策的産物,雖存續時間較短,但體現了道教在官方教育體系中的地位。清代學者顧炎武在《菰中隨筆》中也記載了其設立背景。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權威曆史文獻或唐代科舉制度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道舉(dào jǔ)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部首是 “辶” 和 “舉”,總共有9個筆畫。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漢字演變過程中,最早的書寫形式是象形字,表示“舉起”的動作。在繁體字中,道舉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道舉這個詞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由于書寫形式的變遷,有些許差異。然而,道舉這個詞在古代的例句中并沒有留存下來。
組詞方面,道舉可以與其他詞彙組合使用,形成新的詞語,例如:“道德”、“舉動”等。近義詞方面,可以考慮使用“提起”、“擡舉”等詞語進行替換。而反義詞方面,可以使用“放下”、“抛棄”等詞語表達相反的意思。
希望以上回答能幫到您!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