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躬览的意思、躬览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躬览的解释

亲自视察或阅览。 汉 班固 《东都赋》:“乃动大輅,遵皇衢,省方巡狩,躬览万国之有无。”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躬览载籍,必广记而备言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躬览”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亲自察看、亲自审阅或亲自巡视。它强调主体(通常是地位较高或负有责任者)不假手他人,亲身参与审查、视察的行为。以下从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1. 字义分解与合成:

    • 躬 (gōng): 本义指身体,引申为“自身、亲自”。如《论语·乡党》:“寝不尸,居不客。” 朱熹集注:“寝不尸,谓不偃卧如死尸…居不客,谓不为客之庄敬。” 这里虽非直接“躬”字,但“躬”常表亲力亲为之意。在“躬览”中,“躬”明确表示“亲自”的动作。
    • 览 (lǎn): 意为“观看、阅览、视察”。如《说文解字》:“览,观也。” 引申为审阅、考察。
    • 合成义: “躬”与“览”组合,构成一个动宾结构的复合词,字面意思即“亲自观看/阅览”,在实际语境中常指对重要事务、文件、地方等进行亲自的审阅或视察。
  2. 详细释义与用法:

    • 核心含义: 指高位者(如君主、官员、管理者)或责任人亲自审阅奏章、文件、报告,或亲自巡视地方、现场。强调行为的直接性、亲历性和权威性。
    • 语境特征: 常用于描述古代帝王勤政或官员尽职的场景,体现其不怠惰、事必躬亲的态度。例如:
      • 描述皇帝批阅奏章:“帝躬览万机,夙夜匪懈。” (来源可参考历代史书如《明史》中关于皇帝勤政的记载,如《明史·职官志》虽未直接出现“躬览”,但描述皇帝处理政务的职责时隐含此意)。
      • 描述官员视察地方:“巡抚躬览民情,察访吏治。” (参考清代地方志或官员奏疏中关于巡视的记载)。
    • 引申义: 在更广泛的语境下,也可用于表示对任何重要事务或情况的亲自过问和了解,强调主体的重视和直接参与。
  3. 文献例证(体现权威性):

    • 虽然“躬览”作为固定词汇在古代典籍中的直接引用不如单字常见,但其含义在描述帝王或重臣勤政行为时多有体现。例如:
      • 朱熹《戊申封事》 (或类似奏议):在向皇帝进言时,常会劝诫或描述皇帝应“躬览机务”、“躬览章奏”,以示勤政爱民。朱熹作为理学大家,其奏疏具有重要文献价值(来源:朱熹文集,如《朱文公文集》)。
      • 《明史》相关记载: 如描述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等勤政皇帝时,常有“事皆亲决”、“自操威柄”、“日览奏章”等表述,其行为实质即“躬览”(来源:《明史》本纪部分)。
      • 《清实录》或地方志: 记载皇帝出巡视察河工、农情,或督抚大员巡视辖境,均可视为“躬览”的具体实践(来源:《清实录》、清代各省通志)。

“躬览”是一个具有庄重色彩的动词,专指地位尊崇或责任重大者亲自审阅重要文件或亲自巡视考察情况。它蕴含着勤勉、尽责、掌握第一手信息的意味,是古代政治文化中描述高层管理者工作状态的重要词汇。其权威性体现在大量历史文献(如正史、奏议、方志)对帝王将相此类行为的记载与强调中。

网络扩展解释

“躬览”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详细解析:

一、词义分解

组合后,“躬览”表示亲自视察或阅览,常用于描述高位者(如帝王、学者)的亲力亲为。


二、出处与用法

  1. 帝王巡视
    汉·班固《东都赋》中提到:“躬览万国之有无”,指帝王亲自考察各地民生状况。
  2. 学者研读
    晋·杜预在《春秋经传集解序》中写道:“躬览载籍”,意为亲自查阅典籍以广博学识。

三、近义与语境


四、综合释义

该词强调亲力亲为的权威性,既可用于具体行动(如帝王巡视疆域),也可用于抽象行为(如学者研读文献)。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汉语词汇的用法,可参考《东都赋》或《春秋经传集解》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安良除暴罢弱北伐军才高运蹇苍狗诚节撤嘴虫雕除红捉緑捶笞初役翠緌搭伴打喳喳东岛荰蘅飞帬诽讪丰鉴奋击负从负郭田赅存戈殳攻略公舍管饲扢蒂回迹虺螫津妾激征倨倨鞠狱库莫奚雷驰连村粮串马矟面蕃灭磨闵绵情怀起阳草阙观壤翁酾浚牲头鸤鸠氏试片顺制簌落泰姬陵缇罽威戮温煦文勋五鼎食五衍犀灯然